鹘鹰首秀珠海上空(资料图)
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于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省珠海举行。10月28日下午,本次航展的最大明星——歼-31“鹘鹰”战斗机飞抵珠海航展现场。歼-31的首次正式亮相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这将是中国首次正式公开国产第四代战机。也表明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据悉,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鹘鹰”隐形战机抵达广东珠海后在11月6日当天进行了一系列飞行测试,预计在11月11至16日在珠海航展亮相并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这是中国首次正式公开国产第四代战机。之前,“鹘鹰”战斗机也被一些媒体称为歼-31。军事专家普遍认为,“鹘鹰”战斗机虽然尚未获得中国军方订单,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未来“鹘鹰”战斗机上舰,成为中国下一代航母舰载机的可能。
按照以往惯例,珠海航展往往是中国航空展商将产品推上国际市场寻求新机会的一个平台。尽管中国之前也推出过一系列军贸产品,但是推出战机的机型和当时国际上的先进战机有一代或者两代的差距,还没有卖出过和世界最先进战机同代的战机。如果“鹘鹰”战斗机将来能够走向国际市场,将是中国军贸出口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正因为如此,“鹘鹰”战斗机必然成为本届航展的最大亮点。
“鹘鹰”战机亮相是中国航空工业开速发展的标志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从苏联引进了战斗机生产线后,很快实现了战斗机的自主保障。并在随后20年的对外支援中,向朝鲜、越南等多国援助了多个型号数百架战斗机。随着70年代中国外交与政治脱钩,战斗机出口也开始转向纯粹的军事贸易,向埃及出口的歼-6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首个战斗机出口项目。从80年代开始,中国对外出口较先进的战术战斗机,歼-7和强-5撑起了军用飞机出口的品牌。随着本世纪初FC-1“枭龙”的出现,我国战斗机的出口由以低成本取胜的过时装备转向与国际同类同标准机型的竞争。FC-l向巴基斯坦出口的成功,也使我国成为能对外出口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的国家。
综观中国出口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对外出口战斗机,最初向埃及出售歼-6型歼击机,但是这种飞机在当时也已经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向国外出售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歼-7型战斗机,针对国内航空电子及机载武器落后的情况,我国还从国外引进了平显火控系统、导航系统、雷达以及空空导弹用于配备出口型歼-7,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向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出售超过500架歼-7型战斗机,从最初的白天型发展到现在的全天候型,从依赖国外设备,到现在能够提供配备有玻璃化座舱、机载火控雷达、精确制导武器等先进系统的歼-7BGI战斗机,这些都表明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进步。 在这次航展上,歼-31全方面的飞行展示,更是体现着将与强者竞争的意图与信心。此时,距离歼-7型歼击机的外销创汇已经有30余年,距离我国组装第一架歼-7的下线已经有50余年的时间,距离米格-21试飞更是已经有60余年的时间。正是几十载岁月里,我国航空工业虽历经曲折坎坷,但矢志不渝不断前行,终于有今日的迅猛发展,有继美国后两型四代机的相继推出,有歼-31的展翅珠海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