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蔡元培自学化学 教女学生用毒药刺杀
2014年10月14日 13:39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甲午旧人重逢武昌

武昌起义发生后,大清水师提督萨镇冰奉命率舰队前往镇压,比陆上的北洋军还早到了两天。然而,这支重建的清朝水师,将士多受革命思潮影响,对镇压起义出工不出力,开炮多数故意打偏。当时,英国驻汉口领事朱尔典在给英国外交部的电文中就明白写道:“水师提督萨镇冰所统之舰队,自始至今对于清军行为殊淡漠。”

刚刚被革命党人拥立为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对江面上的清军水师焦急万状,赶紧给萨镇冰写了封信,口称“夫子大人”,表示革命的目标在改革专制政体,建立中华共和民国,劝说老师反正:“洪之所以能明此大义,一系吾师平日训诲之功,此次武昌之举,洪已审定确实,非他项革命可比……”

黎元洪称萨镇冰为老师,并非客套。1884年,黎元洪考取天津水师学堂,而萨镇冰是第一届去英国学习海军的留学生,归国后在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两人确有师生之谊。

甲午战争时,负责北洋水师训练的萨镇冰,奉命率军驻守日岛炮台,与日军血战十一天。期间,其夫人闻萨镇冰患病,赶到阵前探望,却被萨镇冰派人阻在营外:“此地非同寻常,今日非同寻常,告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

甲午战败,清廷将罪责归咎于海陆官兵,萨镇冰等未殉职的海军将领被悉数革职。1899年,清政府决定重整海军,起用萨镇冰为北洋水师的帮统领总兵衔。随后萨镇冰一路高升,最终被提拔为水师提督。

黎元洪是广东水师“广甲”舰二管轮,参加了甲午黄海大战。管带吴敬荣贪生怕死,“广甲”号逃跑途中搁浅,黎元洪跳海逃生,后被一位渔民救起。从此,黎元洪脱离海军,转投张之洞门下,筹练新军,一路升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发动武昌起义的,正是其属下的辎重队、工程队和炮队。

阅信之后,萨镇冰沉默良久,说:“黎原是海军中人。”两位经历过甲午战争的海军旧人,在武昌又有了一次人生交集。

萨镇冰给黎元洪亲笔回信:“彼此心照,各尽其职。”黎元洪看后心下大宽:“语虽双关,但无恶意。”

萨镇冰的部属赞成革命的不少,舰队官兵向他提出举义的要求。萨镇冰不愿叛清,又不忍镇压革命党。11月11日,萨镇冰乘坐“江贞”号炮艇挂职而去。他用灯语示知水师各舰:“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船艇好自为之。”

第二天,大清水师各舰扯下了龙旗,炮口转向清军。

专家解析

甲午海战,

假如中国胜了……

程美东

甲午之痛让中国人久久挥之不去。虽然时间过去了120年,但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的耻辱和悔恨依然充满着很多中国人的心头。120年过去,我们撇开刻骨铭心的怨与恨,而加以冷静地假设:若是甲午海战中国胜利了,中国会怎样?

我想就这样的假设展开思想的翅膀,遨游到历史的星空当中。

假如甲午海战(主要是黄海大战)中国得胜,中国会乘胜追击、直捣日本本土吗?大清政府不会,大清的军队也没有这个能力——不仅海军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不敌日本,陆军更是不堪一击。如果陆军强大的话,黄海大战后海军躲在刘公岛就不会腹背受敌而全军覆没了。如此,甲午海战若能胜利,中国最多获得自卫战争的局部胜利,自己无法得到一般国家战争胜利后所获得的物质利益。如此,这场战争至多如前十年的中法战争一样,不败而败,最多只是一个面子的胜利!

假如甲午海战中国胜利了,满清朝野上下,必然弹冠相庆,一片赞歌,骤然间太平盛世之幻象必在诸多官僚士绅及一般人心中冉冉升起,圣君贤臣的阿谀之词便漫天飞舞……

假如甲午海战中国胜利了,光绪帝能踌躇满志、居安思危、乘机大行变革之事么?可能性极小,我以为戊戌变法断断不会产生。最大的可能性是慈禧皇太后所临御的30多年被马屁精们视为最为英明伟大的30年……

假如甲午海战中国胜利了,西方也许能高看一眼中国,中国兴许能争得一点平等的待遇。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大清政府在盲目的自我膨胀中,不知深浅地以强硬的姿势来对待西方世界,义和团运动兴许能提前到来……

假如甲午海战中国胜利了,最大的可能性是清政府可能苟延残喘数十年,中国将会更加缓慢地爬行在现代化的轨道上。甲午战败惊醒了中国人,意识到学习西方是根本之图——甲午战前,孙中山还上书李鸿章,甲午战败使得孙中山觉得等不及了,认为改良不行,只能革命;甲午战前,中国文人还沉浸在词句文章的科举考试当中,甲午战败后,张謇弃状元之可能的仕途而经营实业,蔡元培离翰林院而事教育,梁启超弃进士考试而事维新……这些上流社会的文人在甲午战败后成批地从传统的政治、文化中转变过来,使得清政府失去了精英阶层的强固的支持,加速了清政府的覆亡。

前面讲了这么多有关甲午战胜的假设,其结局基本是负面的,如此言论可能为有些人所误解,以为为日本侵略中国唱好。若有如此想法,实在冤枉本人。我之本意实在简单:我们不能对于甲午战败简单停留在怨与恨的层次,而是要时时用警醒的态度来省察其中的原因,并且循此而超前设计我们的现代化发展,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不再经历此等奇耻大辱。不忘国耻是正确的,但不能将其化为愤青式的民粹,不能将其激变为漫天无效的空谈,而是要内化为前进的动力和时时不断的鞭策警醒。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