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授权腹背受敌
目前,由商务部主导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也在酝酿之中。有消息显示,这一更名为《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规章将在年底公开征求意见。
7日的大会上,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处长陈跃红没有给出《办法》修订版的出台时间,“商务部积极鼓励和引导汽车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行业经营形态,鼓励汽车经销店、汽车超市、电子商务等多种经营模式。”
陈跃红暗示,会积极支持中国上海自贸区开展平行进口试点,为创新进口汽车销售模式完善汽车消费管理制度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位参与汽车品牌管理办法修订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如果按照讨论稿发布的话,对业态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体现在新的办法改变了《汽车品牌办法》为《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它虽然保留厂家授权机制,但弱化了品牌,重点是规定了一些公平交易原则。
一些破除垄断原则,比如搭售和厂家强力要求经销商完成销售数量等规定都有涉及;另外不许厂家要求经销商不卖其他的商品,这与工商总局的要求是一致的。
《办法》修订版出台之后,主要目的是:建立非品牌授权通道;倡导多业态经营模式,允许非法人机构经营、鼓励连锁经营;对授权体系下的授权人进行严肃性规范和约束;建立监管机制和第三方申诉渠道等等。
目 前更多的业态正在向4s模式发起挑战。品牌授权的放开、平行进口的开闸,为汽车有形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11月7日,海口年会上,全国汽车有形市场 非中规进口车联盟正式成立,目的是将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与中国人保财险在非中规进口车方面的合作进行复制,弥补平行进口车在三包上的短板,同时打通全国有 形汽车市场的平台,未来所有的平行进口车可以在全国有形市场之间流通。
作为联盟主要发起单位之一,亚市总经理颜景辉告诉《21世纪 经济报道》记者,“上海自贸区对平行进口的破冰,商务部明确表示鼓励多种形式经营,以及工商总局取消品牌授权备案政策出台,都是在给经销商松绑。目前,平 行进口车90%以上是在有形汽车市场销售,亚市和人保财险的合作可以作为模板推广。”
不过,平行进口的售后服务上的软肋决定了它的 规模不会很大,而大部分经销商依然认为4S模式将是未来的主流。“4S店是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出台之后蓬勃发展的产物,中国目前由三万多家4S店,未来4S 店还是将是业态的主流。”7日,庞大集团总经理李金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即使售后服务的核心技术公开,汽车4S店也有优势。“交通部等十部委的文件,对厂家和现有4S店来说,短期内有伤害,长期来说是有益的。”李金勇认为,4S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修理厂去竞争。
首 先是技术能力,4S店是厂家直接培训,出现问题厂家可以进行技术指导,修理厂是拿到资料自学,没有厂家技术指导;第二是人才,4S店受到厂家不断的培训; 第三是零配件,某一品牌4S店针对该品牌的零配件库存大约有两三百万,零配件的及时供应率和服务效率要高于修理厂。另外4S店还有客户资源优势,而修理厂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4S店的劣势是零配件价格高,但是十部委的文件会倒逼厂家降低零配件的价格,任何一个理性的品牌不会对客户的流失和经销商的亏损置若罔闻,未来4S店零配件不会高出市场太多。”李金勇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