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体制的革新
除了表达对国产技术的自信,在专家看来,它们的展示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真正关注中国航空工业的人士会发现,歼-31的研发是由企业自主投资并承担风险的项目,并没有军方的支持。
“这意味着,在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军工体系下,企业开始自愿承担高风险的新技术研发项目。在过去,这只是幻想。”王亚男说,不管产品究竟如何,企业给军队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方向。
宋忠平也表示,作为体制外诞生的一款四代机,歼-31面临着技术的竞争和市场的竞争。如果要赢得空军、海军的青睐,它必须具备很好的性价比。歼-20已经经历了不断地试飞,歼-31至少具备与歼20的可比性,才能打开市场。
众所周知,欧美航空装备研制时期都是由几家公司共同投资,形成技术联合体,研制出一架技术验证机,试飞之后再由空军、海军选择。宋忠平提到,美国的YF-23当年就是与现役的F-22进行了比拼,失败后才没有继续研制下去。
“有市场竞争才会有技术创新,这对中国未来航空工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宋忠平说道。
C-17欲开拓亚太市场
在本次航展中,大名鼎鼎的美国C-17“环球霸王”大型战略战术运输机的首次现身也颇为引人关注。尽管它早在上世纪8 0年代就研制成功,但它依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适应战略、战术任务的运输机。目前,除了美国空军装备了C-17外,还装备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和北约的重型空运联队。
由于珠海航展举办至今,C-17从未出现过,此次来华,评论人士也纷纷给出了一些解释。
过去C-17之所以不愿露脸,主要是美国方面担心其先进的技术外泄。但是,中国自从有了运-20,意味着原本西方认为足够玄秘的技术对中国而言已经并不神奇了。
王亚男指出,虽然美国的C-17是款老飞机,但它有着雄厚的美国航空工业的底子,经过多次改型,设计上非常成熟。C-17的运载能力大于运-20,达到了70多吨,短距起降的性能也非常好。而运-20毕竟是款新飞机,设计中虽然也借鉴了很多西方的先进经验,包括我们自己的使用经验,但它仍需在服役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飞机就是这样,需要在不断地跌爬滚打中才能成熟起来。”
如果运-20的装备和性能都比较出色,势必在出口市场分得一杯羹,与C-17形成竞争,因此,C-17不可能放弃与运-20同场竞技的机会。
宋忠平透露,美国目前正急切为C-17开拓市场,前段时间如果不是印度的采购,其生产线都面临停滞,生产线一旦关闭再想恢复就非常困难。
在他看来,欧洲现在所具备的市场能力要远远弱于亚太地区,未来航空市场的重头戏应该在亚太,美国绝不希望失去亚太市场。即便美国不可能将C-17卖给中国和俄罗斯,它也不会放弃向其他亚太国家展示和推销的机会。因此,C-17参展行为的经济目的大于军事目的。
看航展不能光看飞机
在此次航展中,还有一些亮点往往受到国内观众的忽视,那就是飞机所承载的各种精密制导武器、罕见导弹的集中展示。
宋忠平认为,“看航展不能光看飞机”,这是国内观众需要改变的观点。
无论是多管火箭炮、弹道导弹、反舰导弹、超音速巡航导弹,甚至还有太空快速发射系统等,都是超视距打击的武器装备,它们都会跟战机、战舰形成平台搭配。
宋忠平说,武器不仅仅需要平台,更是一个系统。在该系统里,既包括飞机平台本身,也包括电子系统,所承载的武器装备,甚至还有电子吊舱,再加上雷达等,组合起来才完整。“脱离其他系统的支持,飞机就只是一个孤立的平台,不能称之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