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珠海航展已经落下帷幕,在今年的航展上,两款尚处于原型机状态的国产军机歼-31、运-20的亮相,以及美国C-17的首次出现,毫无疑问成为了全场关注的焦点。
不过,在例行的飞行表演中,苏-35以及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驾驶的苏-27表现似乎更为抢眼。因此,有评论认为,两款国产新机型的展示还不够完美,性能也许并不十分出色。但是,受访专家表示,飞机在定型之前,其技术状态并未固定,以目前的飞行表现推测其未来服役时的性能,还为时尚早。它们亮相的意义远非如此。
运-20:填补大型运输机空白
中国军队的大规模调动长期以来都是依靠陆上机动模式,空中机动模式只适用于非常小规模的部队调动,战略空运力量严重不足。按照目前西方的作战理念,旅级战斗群的快速投送必须要使用中型以上的运输机,而这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空白。
少量引进的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曾经帮助中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长远来看,俄罗斯首先得满足自己的供应,而伊尔-76的最新改进型短期内可能也无法提供给中国。随着购进道路越走越窄,中国自己研制大型运输机是必由之路。
运-20完全是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需求设计的,货舱比伊尔-76更大,机身空间足以容纳主战坦克和折叠旋翼后的中型直升机,运载能力也强于伊尔-76。它的设计水准至少能达到新型的伊尔-76水平。
不过,同样有质疑认为,运-20虽然是一款大型宽体军用运输机,但载重量不如C-17。此外,运-20在试验阶段采用推力略小的俄制D-30KP-2发动机,这也决定了它的短距起降能力有限。
歼-31:唯一的第四代战机
国产第四代战机歼-31,是此次航展上唯一的第四代战机,它是一款中型隐身战斗机,也是一款多用途战斗机。过去,中国在四代机方面一直望其项背,而歼-31的出现,将帮助中国开拓国际军贸市场。
第四代战斗机的特点包括隐身性能;超视距攻击能力,可在20公里、30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对敌人发起攻击。而按照西方的评价标准,最终应该可在70公里以外打击敌人;超音速的巡航能力;还有超机动性。因此,歼31首先必须能够满足这些性能特点,其次,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一部分性能指标。
歼-31在航展上进行了15分钟的飞行展示,表演了空中横滚、小直径转弯等动作,但基本是保持在视距内的机动飞行。至于它的具体性能指标,研制方并没有公开信息。
可以肯定的是,歼-31的前景比较明确,首先,它可以与歼-20进行搭配;未来也可以和歼-15搭配,成为航母舰载机;更重要的是,在出口市场,可以与F-35甚至苏-35进行竞争,填补中国在出口市场仅仅有中档机和低档机的空白。
尽管如此,国内外对于这款机型的性能并不十分肯定。尤其是该机型目前使用的是俄罗斯发动机RD-93,有观点认为,其存在机身超重、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在实战中挂弹,无法保证良好的表现。
性能评价为时尚早
“它们的亮相首先意味着官方首次公开承认这两种型号的存在。”军事评论员宋忠平这样评价,“对于试飞才一年多的尚未定型的战机,就敢于对外展示,对中国而言已是非常难得,这意味着对于自己的研制技术很自信。甚至是一种暗示,它们距离服役的时间也许不会太长了。”
而关于对这两款国产军机飞行性能的质疑,《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认为,“即便铆足了力气展示,飞行表演也只能展现部分飞行性能”。而歼31是一款尚未定型的、处于试验阶段的飞机,无法展现全部的性能。
“事实上,飞机的飞行性能并不能代表其作战性能,作为先进的四代机,除了飞行性能,它的雷达系统、飞行操纵系统、隐身性能等,都是其技术含金量中的闪光点,而这些性能在常规飞行表演中也是无法展示的。”王亚男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作为未定型、未列装的产品,它们的技术性能都属于机密。因此,受访专家均表示,现在为其下结论还为时尚早,这样的评价本身并不客观。
此外,王亚男还透露,目前所有国产型号的发动机都在研制过程中,有的甚至可能已经接近完成,只是没有列装。
宋忠平也表示,尽管目前两款飞机使用的都是俄制发动机,歼-31使用的发动机推力比为8~9,而未来,正式服役的发动机推力比应该达到15。大推力比发动机的应用,将使歼-31具备苏-35的优越性能。
同样的,运-20的载重能力在65~66吨左右,大于伊尔-76的50~60吨。未来,运-20也势必会使用国产大涵道比、大推力的发动机,再加上综合航电、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载重量还有提升空间。
“外界更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两款国产新机型。”宋忠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