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被毛泽东亲自指定“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是谁?
2014年12月5日 16:25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董其武一回到绥远,就暗中为起义做准备工作。他考虑到,由于北平的和平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对绥远部队肯定不放心,一定会进行干预,派特务进行捣乱破坏;他还考虑到,绥远各族人民和部队士兵是欢迎和平的,下级干部绝大多数也是倾向和平的,但是由于多年来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和严厉查禁、封锁进步书刊,有许多干部对共产党不了解,有怀疑。中上层干部有对立和恐惧心理,特别是国民党的顽固分子们,也一定会对和平进行阻挠和破坏。如果准备不充分就贸然进行和平起义,反而会弄巧成拙。为了尽力遏制那些捣乱分子的破坏活动,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董其武决定首先安定部队情绪,然后进行思想说服,使官兵思想认识趋于一致,逐渐引导到和平道路上来。董其武采取的方法是:第一,与旅长以上干部谈话,传达与傅作义会晤时的谈话内容,并提出绥远去向问题,征询大家意见;第二,与省政府厅、局级以上干部,省议会会长,高等法院院长等人分别交换意见;第三,让将士展开时事讨论,并拟定出一个讨论提纲,从讨论结果分析,绥远是否应该学习北平,走和平道路;第四,利用春节时机,到部队和地方巡视,和一些军政干部和士兵做个别谈话,开一些小型会议,认真对存在顾虑的将士进行说服教育。

毛泽东对绥远局势也高度关注,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到西柏坡同毛泽东等人进行了重要的谈话,当傅作义问毛泽东绥远问题如何解决时,毛泽东表示:“绥远问题,用‘绥远方式’解决。”傅作义好奇地问:“什么叫‘绥远方式’?”毛泽东不慌不忙地说:“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就不用兵了。先划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主席慢慢做好他内部工作。另一方面派个联络组,把铁轨接通了,贸易起来,在他认为适宜的时候举行起义。”

关于“绥远方式”的详细阐述,毛泽东在1949年3月5日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里谈到:“今后解决这10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不动,就是说向一部分军队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董其武得知中共的“绥远方式”后激动万分地说:“有了‘绥远方式’,我们的和平起义就有了明确的指针和方向,心中就有了底,感谢毛主席对绥远将士的宽厚。”在毛泽东确定的“绥远方式”的总方针下,周恩来请董其武发动绥远军政各界、各族上层人士广泛讨论,提出一个草案,以便正式签订协议。6月8日,《绥远和平协议》签字仪式终于在华北人民政府举行。绥远起义的全过程,充满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南京国民政府停发绥远军政经费和一切补给、派特务大肆破坏绥远和平、组织暴徒游行示威、砸毁报馆、破坏铁路交通、制造绥远分裂等。在董其武和中共的共同努力下,绥远将士克服了重重困难。

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在鹿城包头举行,董其武等37人依次签了名,正式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派。此后,10万绥远大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10月1日,广大绥远军民隆重举行庆祝开国大典暨绥远和平起义大会。董其武激动地赋诗表达内心的感怀:

为迎春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

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

从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

任务不计多艰苦,喜见万民解倒悬。

历史证明:毛泽东的“绥远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毛泽东在1949年8月在北平召见绥远省委同志时说:“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天下是我们的了,打烂坛坛罐罐都是人民的损失。如果我们不采用和平的方式,全部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许我军会多付出几十万人的生命、若干城市的毁灭和无数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代价。……用绥远方式解决类似绥远地区的问题,能用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这是好事情,对起义者,对人民都有好处。”

鲜血染红朝鲜战场,荣获朝鲜人民最高奖赏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董其武坚决主张抗美援朝。经过一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原绥远起义部队从组织上、思想上及其军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际,绥远部队的广大指战员写血书、决心书、请战书,强烈要求入朝参战,决心在保卫祖国、援助邻邦作战中为人民再立新功,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1950年11月上旬,董其武通过傅作义向毛泽东报告,希望原绥远起义部队赴朝参战,得到毛泽东的批准。12月1日,绥远起义部队改造结束,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下辖第三十六军、三十七军、骑兵第四师,归华北军区建制。1951年1月20日,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改称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入朝作战。

1951年9月1日,毛泽东亲自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命令董其武率领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入朝,主要任务是修建泰川、院里、南市三个飞机场,并担负后方警戒。9月9日深夜,董其武率领的第二十三兵团赶到朝鲜安东市听取了志愿军司令部代表传达彭德怀司令员的指示,明确了兵团入朝后的首要任务是在2至3个月内,完成修建3个机场的光荣任务。在修建过程中,董其武以身作则,深入施工现场,主动出工,边劳动边进行具体指导,对广大战士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

朝鲜战争是一场立体战争,无论前方、后方,随时都有遭受美军飞机轰炸的可能,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员、车辆、工程、物资的巨大损失。董其武要求部队重视防空问题,与高射炮兵部队保持密切联系。施工部队要注意采取驻地分散配置、严格伪装,设置防空掩体,夜间进行施工等措施。由于3个工地伪装很成功,一个月来,虽然美军每天都有数十架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从工地上空盘旋轰炸,但始终没有把工地作为主要目标。但是,10月18日,美国空军出动27架B-29重型轰炸机,抛下数百吨的重磅炸弹狂轰滥炸工地。机场工地水泥跑道被炸得坑坑洼洼,工棚、工具、车辆、器材等被炸毁;数百名战士被炸伤亡或被沙石掩埋;许多防空壕、掩体也被炸塌陷。10月22日、28日,3个机场工地又惨遭美军轮番轰炸。10天中的3次轰炸,美军共投掷炸弹6850枚,加上几次小规模的轰炸,美军共投弹8379枚,炸死炸伤官兵多达700余人,第二十三兵团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机场工地,一个月来的备战毁于一旦,机场、跑道上到处是定时炸弹……董其武和他的将士没有屈服,反而愈挫愈勇。

经过3个月的努力,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在董其武的指挥下,冒着生命危险加紧修建工程,南市、泰川、院里机场先后提前修建完成。全兵团共修建长2000米、宽60米的起飞主跑道3条,长1500米、宽30米的飞机停机坪8个,滑行道、连接道共9437米,推机道8754米,飞机掩体193个以及各种附属工程30余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毛泽东很高兴,他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贺电中称:“二十三兵团入朝执行修建任务,虽在敌机连续轰炸阻挠下,终于超计划完成了任务,甚好。”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奉授予董其武等六人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整个二十三兵团6000余人立功受奖,并发来感谢信:“你们在抗美援朝打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这一功勋,朝鲜人民永志不忘;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也莫不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结束后,第二十三兵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九军,董其武任军长。第六十九军在董其武的领导下,参加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国防施工等,为部队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毛泽东:董其武不可不授上将军衔

绥远起义后,董其武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他对杨成武说:“我在经济上是个有产阶级,我不但有房子,还有7处小买卖。我愿做一个无产阶级,把这些东西全部上交国家。”

杨成武笑着对他说:“你的经济状况属正常范围,过去属于你,今后还属于你。你能向组织说明清楚就行了,现在不能上交,它关系着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也会影响起义人员的思想稳定。”董其武仍不甘心,就写了一份财产清单,书面报告给毛泽东:“请求毛主席批准,将我的私产秘密上交国家。”毛泽东接信后给董其武的批示是:“对起义干部的经济问题要划条线,起义前的事我们不管,起义后的事要管,但房子总是要住嘛。”

1962年初夏,东南沿海战备紧急,气氛紧张。董其武写信给军区党委,一方面要求率部出战,另一方面再次申请交出私宅。他恳切地说:“如果军区不予接收,一旦我献身疆场,将会给我留下终生的遗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董其武又一次提出上交房产,“请首长俯念我出于诚意,请予接收。”可是依然没有结果。几天后,董其武召开了一个家庭会,经妻子女儿同意,将家里所存的300余两黄金和以长女董健民的名义存在银行的5。3万余元人民币,全部上交国家,总算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

1955年春,人民解放军的将军授衔方案下发后,董其武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在讨论研究时,军以上干部都同意董其武为上将军衔,可董其武自己则认为定得太高,就写了一封信,托杨成武交给毛泽东,他在信中说:“在预授上将的名单中,共有3名起义将领,除了我之外,还有新疆起义将领陶峙岳和湖南起义将领陈明仁。对于他们两人我不便说什么,仅就我个人而言,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我就已经很感激党和毛主席了,没有任何理由再为我晋升军衔;……况且,许多建党、建军初期就参加革命的老战将、名将,只授予中将、少将……”

董其武的请求首先就没有通过杨成武这一关。看了信后,杨成武对他说:“你参加抗战12年,我们只参加了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无法相比,你还参加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毛泽东看完信后,果然坚决不同意董其武要求降为中将的要求。毛泽东让杨成武转告董其武:“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但是你杨成武不同,你是共产党员,是可授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而董其武则是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

1955年9月底,周恩来在国务院礼堂亲授董其武上将军衔,毛泽东在怀仁堂亲授董其武一级解放勋章。

半生追求始终不渝,邓小平亲自批准入党

1950年4月27日,毛泽东在丰泽园接见了董其武,谈话长达3个多小时。毛泽东同他讲了国共两党的许多差异之后问道:“你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吧?”就是这句简单的问话,使他萌发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后半生。

1950年7月,董其武在京开会期间专门向华北军区党委书记杨成武第一次提出入党的愿望。他说:“几个月来,毛主席的谈话一直响在我的耳边,不知道像我这样的起义人员,还能不能加入共产党?”杨成武微笑着鼓励他说:“共产党的大门是敞开的,毛主席的话就是希望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董其武听后,就暗下决心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从此,他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

1956年,董其武向第六十九军党委第二次提出入党请求。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决心为党的远大的和现今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直至献出自己的全部年华,乃至生命。”

1980年初,81岁的董其武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第三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不久,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专程来到他家,对他说:“过去你虽然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但早已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董其武听后十分感动。

1982年,董其武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于是第四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求入党。1982年12月13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向董其武宣布:“邓小平主席亲自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23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颜金生在北京军区党委会议室向董其武宣布:“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批准董其武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党龄从1980年1月24日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计算。”83岁的董其武听到这一特大喜讯后,感慨道:“我终于有了光荣的归宿。”为了表达激动的心情,董其武写了两句话:“闻道虽晚志不衰,甘将余生献人民”,并赋诗一首《入党感怀》:

欣逢盛世开太平,愿为苍生献此生。

行见华夏乐小康,更期世界跻大同。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