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郝秀山问他:“你是日本人,你真心同我们抗日吗?”
他不大高兴地说:“你不信任我,但你的长官信任我!我爱我的祖国,但我反对日本派兵侵略别国,这也是日本人民的意愿。”他还拿出一份报纸指着上面说:“我们日本人有反战同盟组织,我已成为其中的一员。”
郝秀山高兴地说:“那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了!”
土左旗万家沟老农李怀恩曾经在回忆中说:“福冈留办事可认真呢,那年我17岁,每天给八路军打柴,只能背七八十斤,每次他要过份量,我要他多记一点,他说:‘80斤就是80斤。’我们还在一起摔跤,关系很好。”
福冈留十分爱护物资,注意节约使用。万家沟李掌才老人回忆:“他把破衣裳拉成布条条,搓成绳子,再编成草鞋样的布鞋,爬山很得劲。人们也照他的方法编布草鞋穿。他学习《论持久战》后,运用到工作中,比如把‘日光皂’切成小块,发给战士,处处为持久打仗考虑。”
1940年秋,日军扫荡绥西游击区,部队转移时不见福冈留,派人去找才知道他大汗淋淋地在埋藏物资,直到隐蔽完才去追赶部队,最后一个撤离驻地。
对日军俘虏以身说教
福冈留还为八路军把汉文传单和标语翻译书写成日文,教部队指战员用日语喊口号,争取日军的反正。
1941年,大青山骑兵支队三团俘虏了一个日本下级军官,按照政策给予优待,但他不吃不喝不讲话,对立情绪严重。八路军给他换了新衣服,理了发,交给福冈留帮教。福冈留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八路军的优待俘虏的政策和优良作风,指控日本侵华罪行,说明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日本俘虏感受到八路军对他像福冈留讲的一样,情绪好转了,表示感谢八路军,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后来他请求释放,大青山支队还其武器,放了他。
福冈留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作了不少笔记,弄不懂就虚心求教,还要借阅同志们从延安带回的书藉。他与八路军指战员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同甘苦、共娱乐,十分和谐。他在部队组织的文艺活动中,经常给大家唱日本歌曲。那首凄婉感人的《思乡曲》:“田野的樱花,富士川旁的亲娘!征人消瘦了,何时归故乡?”使同志们深深感动。
李怀恩老人回忆:“福冈留当副官,大青山许多老领导,如白如冰、杨植霖、李维中、白成铭、姜文华以及黄厚、郝秀山、曹文玉等都是他的领导,也是好同志,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白如冰常说:‘日本人民和日本侵略者是两回事。福冈留是我们的亲密朋友和战友。’福冈留表示:‘我要是生在中国,一定是八路军。’白如冰说:‘你现在已经是八路军了!’说着他们二人笑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负责党的工作的同志问福冈留:“既然你参加了八路军,你愿不愿意加入共产党?”
他严肃而认真地回答:“当然愿意,可是我不够格!”后来他正式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献身大青山
1941年,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部为保护日本战友,决定把福冈留送往延安。他很高兴地接受了。第二天,他却向司令部提出:“到延安当然是非常好,可是我不能去。”他申述原因:他一个人去,组织会担心;派人护送,路途又遥远,还是少给组织添麻烦,留下来多为抗日做点工作。他语言诚恳,态度坚决,司令部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把他留下来,对他多加照顾。
然而,艰苦的生活环境、紧张的战斗任务,使福冈留患上了伤寒病。部队多次派人下山到归绥买药,为他救治,最终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时年27岁。大青山军民含着悲恸的泪水,把他的遗体安葬在山上。解放后经土左旗人民政府报请自治区民政厅,追任福冈留为烈士,把他的遗骨安放在大青山烈士陵园,同贾力更烈士的陵墓并列埋在第一排。
1986年10月15日,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绥远省委书记的白如冰为纪念日本友人福冈留,专门题词:“国际和平战士、日本反战同盟盟员福冈留烈士,为了中日友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在内蒙古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我们并肩战斗,不怕苦、不怕死,为抗日斗争献出了他的宝贵的生命。福冈留烈士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在大青山烈士公墓,有贾力更(蒙古族)、刘洪雄(汉族)和福冈留(日本籍)3位烈士的塑像。他们是3个不同民族、共同反对侵略战争,争取人类和平友好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