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印两国人民之间就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随着近代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扩张,中印之间出现了裂痕。1914年3月,在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印代表背地里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将中国藏南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英占印度版图,这个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从来没有被历届中央政府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续推行旧英印政府的侵略扩张政策。1950年我国政府决定和平解放西藏时,印度政府就曾竭力阻挠,并谋划向中印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的蚕食行动。1961年后,印度政府指使印军不断在中印边境挑起军事冲突,制造流血事件。中国政府本着友好协商精神多次提出和平谈判解决边境争端建议,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绝。1962年印度政府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然推行入侵中国领土的“前进”政策,不断挑起事端。10月上中旬,印军悍然在中印边境全线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入侵。10月20日,中国军队被迫进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0月中旬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张国华从北京返回拉萨,立即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对印作战任务,他以过人的胆略提出和完善作战方案,报中央军委得到批准。在反击作战中,张国华抱病抵近前线指挥,运筹帷幄,决胜疆场;中国边防部队捷报频传,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了中印边境的长期稳定,在新中国对外作战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张国华指挥此次作战的显赫战功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称之为军事政治的胜仗;其在高原实施反击作战的精彩战例,也被国内外众多军事专家首肯,称赞张国华为“喜马拉雅战神”。
1963年2月19日,张国华向中央军委汇报自卫作战情况,将广大指战员在战斗中所展现的坚强革命意志总结为:一不怕苦,从上到下没有叫苦的;二不怕死,前赴后继,倒下一个马上有人顶上去。毛泽东主席当即肯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后来毛主席又多次强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并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向全党全军发出号召:“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从此,这个口号响彻全党全军,并进一步成为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随着平息叛乱、民主改革、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张国华等西藏工委领导遵照中央指示,确立了以发展生产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妥善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整顿、巩固和提高互助组,同时大力推动基础工业、交通运输、民族手工业、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各级人民政权陆续建立并得到加强巩固,大批民族干部成长起来,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兴旺,西藏发展进入自和平解放以来的黄金时期。在此间,张国华十分关心民族干部、青年干部和女干部的成长,无论是下乡调研,还是参加会议,或者到学校视察,都要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工作和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掌握文化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贡献力量。不少的西藏老同志,多年后回忆张国华教育与扶持民族干部的场景,依然十分激动,感念不已。民主改革之后,西藏广大农奴政治上、经济上实现了翻身解放,民族干部茁壮成长,上层进步人士更加心向党,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各个方面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条件逐步成熟,张国华担负起自治区筹委会核心领导责任,参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夙兴夜寐,废寝忘食,以坚强的毅力克服身体的病痛,按照中央有关精神,研究问题,起草文件,在一起工作的领导同志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为之感动。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张国华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政协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主席。从此,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与全国各民族人民一起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四
1966年5月,全国性的“文革”开始。身为西藏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张国华,坚决执行中央一系列稳定边疆的决定和措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减轻内乱伤害,努力维护西藏社会局势的稳定。他在自身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仍日夜操劳,调解各派群众组织的矛盾,劝诫内地来藏学生不要干扰部队工作、指示学生不要到农牧区和边境串联,向周恩来总理提出把阿沛?阿旺晋美等上层爱国人士接到北京加以保护,派出部队守护布达拉宫等文物古迹,报请中央将西藏重点古迹列为国务院文物保护单位等,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为西藏稳定尽职尽责;同时继续推动西藏各项工作,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国防和边境地区建设,使西藏工作在曲折中前进。因积劳成疾,张国华进军西藏时患上的心脏病复发,在周恩来总理的敦促下到北京治病。张国华从接受进藏任务到“文革”初期调出西藏,共十七年,是他在一个地区、一个岗位上连续工作时间最长和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1967年后,张国华先后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全面负责军地工作。在四川派性斗争激烈、生产困难、社会动荡的艰难形势下,张国华力撑危局,以极大的耐心和魄力,在消除派性、平息武斗、恢复生产、缓和局势、支调粮油保障北京、上海的供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张国华继续为中央处理西藏问题献力,表现出大局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受到毛主席的表扬,在接见中多次亲切称呼张国华为“井冈山”,彰显其革命精神。
“文革”混乱的局面,使得张国华在举步维艰的环境中要处理大量棘手事务,日夜无休,他的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病症反复发作,但他仍为党和人民忘我地工作。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主持会议正在作讲话时,心脏病突发,倒在会场上。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派专家组成医疗组赶赴成都抢救,但终未挽回张国华的生命。2月21日,张国华与世长辞,年仅58岁。张国华逝世后,周恩来总理在重大国事活动中专门抽出时间,亲往北京西郊机场迎接张国华骨灰,含泪叹惜:“中央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走了”。毛泽东主席对张国华的逝世深为痛惜,在之后的一次会议安排接见活动时感叹:“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张国华奋斗一生,南征北战,一步步成长为军事政治俱全的开国将军,主政一方的党政军领导,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功卓著。张国华等革命先辈的不朽勋业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西藏各族人民永远怀念他!
五
张国华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在纪念他10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多年来,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党政军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不断将西藏工作推上新台阶。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指出:“西藏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许多干部在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种崇高精神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各族群众不会忘记。”习总书记深切关怀的话语,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张国华等老一辈解放西藏、经营西藏的历史功勋的充分肯定。抚今追昔,感念德惠,如高天流云,似青山绿水,张国华等老一辈解放西藏、经营西藏的伟绩永在,其功化之隆,泽垂后世!
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学习党的历史”,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也多次在讲话中作出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等重要论述。我们纪念张国华诞辰100周年,追忆他忠于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非凡业绩,学习他坚定信念不动摇,扎根边疆,长期建藏的高尚情操。我们要以老一辈为榜样,响应中央号召,更好地学习党史国史、加深对国情区情的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西藏工作的自觉性,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继续前进。
忠诚感天地,浩气行万里,张国华奋斗一生的精神集中体现为“老西藏精神”。这种精神从《共产党宣言》的崇高信仰走来,从南湖红船的革命理想走来,从井冈山的燎原星火走来,从长征路上的嘹亮战歌走来,从延安的坚定信念走来,从西柏坡的庄严宣示走来。张国华等老一辈缔造的“老西藏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永恒的支撑,是我们办好西藏事情不竭的动力。张国华等老一辈的英雄事迹和高尚风范,激励着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续锻造和丰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长期建藏,边疆为家,大力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