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见证历史变迁的中国国歌
在我国古代,尽管设有名目繁多的“礼乐”,但历代王朝并未制定过国歌。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创作于1880年,其发轫者为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曾纪泽是清末著名外交家,曾出使英、法、俄等国,他根据外交需要提出了谱写国歌的建议,并按照中国古代很有影响的词牌名《普天乐》拟了一首国歌上奏朝廷,可惜未获允准,但这首歌在海外已被当作国歌来演奏。由于歌的节奏缓慢,缺乏雄壮气魄,常常受到批评,但曾纪泽的“国歌意识”还是值得肯定的。
1896年,清政府派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出访欧美等国。李鸿章选了一首唐代诗人王建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茉莉花》的古曲,被临时当作了国歌,在欢迎仪式上演奏。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于是,清朝官员们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
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官方法定的国歌,是清政府于1911年“谕旨颁行”的《巩金瓯》,由严复作词,名义上由溥侗谱曲,曲谱实际源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依照康熙和乾隆时代登基的礼乐编曲。
1937年6月,《中华民国国歌》(又名《三民主义歌》)被正式定为中华民国国歌。该歌词出自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上对该校师生的训词。北伐成功后,中国国民党选择以此训词为党歌,并公开征集配乐,在139名参赛者中,程懋筠的作曲脱颖而出,得到500银元奖金。这首歌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曾被评选为世界“最佳国歌”之一。
1949年9月27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议决: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文革”时期,词作者田汉被指控为叛徒下狱,国歌遂变成纯演奏曲,这段时间,《东方红》成为实际的国歌。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78年12月,田汉冤案获平反。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恢复原《义勇军进行曲》之词、曲为国歌。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五花八门
美国歌手演唱《起来》
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注视着中国。1940年在纽约的一个露天音乐会上,在音乐会即将结束时,罗伯逊向在场的数千位听众宣布:“今天晚上我要唱一支中国歌献给战斗的中国人民,这支歌叫《起来》。”接着他用英语和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
1941年,经在美国的刘良模提议,罗伯逊与刘良模组织的“华侨青年歌唱队”在纽约灌制了这套著名的中国抗战歌曲专集。除收有《义勇军进行曲》外还收有《凤阳花鼓》、《到敌人后方去》等6首歌曲。宋庆龄为这套唱片写了英文序言。
罗伯逊写道:“《起来》是一首正在被千百万中国人民传唱的歌曲,一种非正式的国歌。我听说,它代表着这个民族无往不胜的精神。能够演唱这首歌的新版本,能够唱一个战斗的民族填了新词的古老民歌,是我的乐事,也是给我的特殊待遇。”从此,《义勇军进行曲》及其它抗战歌曲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开始流传。 (孔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