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玄奘是个美男子 曾记载帕米尔上居民“形貌鄙陋”
2014年9月29日 10:17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公元627年,誉满长安的佛学界年轻才俊玄奘决定西行印度,寻求佛法正解。他要孤身前往。出发之前,他先用种种苦难考验了自己一番,充分的行前准备足以说明玄奘行动力之强——周密的计划而不是冲动的行动,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至于意志力,他太具备了,当有人告诫他西路艰险时,他说:“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所悔也。”

今年,我们自西向东从霍罗格经瓦罕谷地,过昏驮多,沿帕米尔河至大帕米尔并穿越后,直抵雅尔特拱拜孜(Jart Gumbez),经吉什尔腊布特(Kizil-Rabat)至排依克山口塔吉克斯坦一侧,全程实地复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考证的玄奘东归境外帕米尔段路线。

在《大唐西域记》的记述中,多次提到东归穿越时称“葱岭”的帕米尔高原时“经危履险”。以一般商队的速度,跟随商队的玄奘横越帕米尔需要3个月的时间。他在春夏之交进入大帕米尔,天气尚寒,走完时正值初秋大雪封山前。他在穿越“波谜罗川”即大帕米尔时,看到的情景是“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这与我们所见所感别无二致。今年8月下旬经过大帕米尔时,天气瞬息变幻,时而阴云密布,时而细雨洒窗,时而冰雹急袭,寒风凄劲,在翻越海拔超过4500米的吉什尔腊布特山口时,已是满地积雪,冷得在车里还要加上羽绒服才足以御寒。我们不禁感慨自己还能躲在越野车的庇荫之下,玄奘则要完全肉身迎战这些自然界的敌人。

玄奘离开石头城(现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城)后,越乌古里亚特山口至大石崖下的瓦恰,这是一片富饶的农业区,他和商队在此休整后继续东南行,翻越海拔高达5000米的坎达尔山口,前往“奔穰舍罗”。我们试图到达坎达尔山口顶端,从海拔3800米处开始攀登,上升至4800米处停下。途中尽量选择突出雪面的石头,但很多时候无从选择,只好一脚踏进深及膝盖的雪中,踩空的失重感让人十分不适;山坡陡峭,常有一不留神便会向后仰下去的感觉,空气稀薄总有心脏随时停跳的担忧。上升1000米我们花了4个小时,更高的坎达尔山口还在1-2公里之外的天际。时间已晚,天气突变,我们只好下行。遥想玄奘及商队则是天亮就开始从山下攀登,当天必须翻越山口,到下方的谷地扎营,以我们亲身经历的危险,这样的挑战着实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

方位感极强的地理学家

他有着远超其时代的地理意识,根据他的回忆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是对中亚、南亚地理、气候、人文等最早、最为详尽的著述,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亚地理大发现时欧洲探险家必备的指南

有评价称《大唐西域记》“记事谨严有据”,事实上,玄奘在这本书中记录的地理数据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书中精准的地理方位和详尽的地域描述使得它在19世纪欧洲殖民开发、世界东方学兴起时,成为炙手可热的文献资料。1834年德国学者Klaproth在柏林出版了《玄奘在中亚与印度的旅行》一书,这是迄今所见最早介绍玄奘的西文著作之一。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以超越那个时代的意识,记录了行走过程中的路线走向和距离,实属罕见。《大唐西域记》写于他回国2年后,他能对十几年间的行程记忆如此准确,想必是有记日记的习惯,而对方位的记录可能是他在一开始便计划好的。

在参与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三次帕米尔路径考察中,我们均对玄奘所记载的距离做了大致的估计,发现有些路线有惊人的准确性。他从朅盘陁国都城“城东南行三百余里,至大石崖”,经考证从塔什库尔干县城——石头城旧址东南行,翻越乌古里亚特山口至坎达尔山口,里程数为130公里。在考察中,我们数次遇到转场的牧民驴队,驴是当地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大规模驴队载重行走的速度每天约为20公里,玄奘回国是随商队行进,也许他正是据此估算出每一段路的总里程。

侯杨方认为,国内一些研究者忽视《大唐西域记》中地理方位与地标的线索,才会产生对玄奘归国山口和路线的误判,如将“东南行”归国的山口定为明铁盖山口,并立碑;现在又要将碑移到基里克山口,这与玄奘记述的方位是南辕北辙。即便如几十年揣着《大唐西域记》在中亚行走的斯坦因,试图确定玄奘在帕米尔高原上的路线时,仍然会忽略掉当中一两个方位。所以,当他历尽艰险走到齐奇克里克高原时,骄傲地感慨“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与玄奘对这里的描写是多么吻合”,并且到死都认为这就是玄奘走过的“奔穰舍罗”时,无论如何也不会回头去看书中记载,玄奘由石头城先是“东南行三百余里”至大石崖,再东北“行二百余里”至奔穰舍罗,而去齐奇克里克恰恰是从石头城直接往东北方向进发。斯文·赫定则忠实地在他的书中记载了他听当地人说石头城东南有一个山口,认为玄奘由此经过,但他没有亲自走过,只是随手在他著名的中亚地图上画了一个东南行的弧线,但偏差甚远。

斯文·赫定犯了另一个错误,他始终认为玄奘提到的“波谜罗川”是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小帕米尔,“大龙池”是小帕米尔中阿富汗境内的切克马廷湖。虽然由于签证原因,我们没能去成阿富汗,但在霍罗格中央公园游客中心看到的一张切克马廷湖的明信片,给出了足够的信息。这张明信片上,两个游客在湖边闲坐,两侧湖界则完全纳入明信片范围中。

根据卫星图片,湖宽不过2公里,如此大小,与玄奘描述的大龙池长宽相去甚远。国外学者多认为大帕米尔上的佐库里湖是大龙池,而我们穿越大帕米尔时所见的佐库里湖及其周边河湖,在视界内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侯杨方认为大龙池非它们莫属。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