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2008年普京表态自己是保守主义者:珍视宗教 传统价值
2014年9月26日 10:43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核心提示普京的威权特殊在于,第一,是对欧洲价值观的诉求,他曾经多次表白说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但普京2008年也说过自己是保守主义者,这是指对传统价值、国家、宗教、家庭的信奉。

 

普京像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作者:张明扬 丁雄飞,原题为:《冯绍雷谈普京和俄国政治》

3月4日正逢俄罗斯总统大选之日,据选前的民调来看,普京已是遥遥领先。令人不无困惑的是,一边是俄罗斯精英与普京的交恶,另一边却是“普京热”在民众中的持续升温。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看来,普京是特殊的威权主义者,他既不是俄罗斯传统的政治强人,也区别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鼓吹欧美自由主义的人,迎合了转型时代的民众对于民主体制和大国梦的追求,“非欧美国家在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威权的存在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张明扬 丁雄飞

对于普京此次竞选俄国总统,俄罗斯国内特别是精英那边的批评声非常猛烈,但另一方面普通民众对普京的支持力度还是那么大。

冯绍雷:普京有一半血统是苏联的,另一半是来自开放世界的。普京曾说过,如果谁对苏联解体无动于衷,那是傻子;如果有谁要重新回到苏联,那是疯子。其实俄国的普遍民意,也是既怀念大国辉煌,但也认同民主制度。

俄罗斯精英阶层在这二十多年中迅速形成。相比之下,中国的新精英较多起于民间,而俄国的新精英则较多来自前苏联的传统精英,共青团组织、国家强力部门、官僚系统,包括知识精英。俄国精英在整个社会运作中起关键作用,但是这部分人始终是少数。大部分民众仍然没有从依赖国家支持的历史记忆中走出,主张各阶层的平等,叶利钦时期着力于打破苏联旧体制,建立市场经济,认同西方民主价值,目标是要民富而后国强,这其实就是自由主义了。但是叶利钦的激进冒险失败,大国地位迅速陨落,休克转型又使民众备受煎熬,开放政治系统逐渐转为“家族”、“寡头政治”。民意由此迅速转向平民主义,甚至开始怀念旧体制。

2000年, 普京上台后,强调“人民团结”和强国路线,同时,也遵奉了自由主义的宽松政策。但尔后精英阶层逐渐趋于分化,一是延续上世纪九十年代自由主义路线的右翼势力;而另一方面是围绕普京中派主义政治的精英阶层。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普京在三条线推进治理:惩处石油寡头,开始收拢地方势力,反对美国发起伊拉克战争。右翼精英对普京的抨击由此开始。

实际上,无论叶利钦还是普京时期,都有一个先偏于自由、后侧重权力集中、同时也倾向于平民主义的过程,这吻合于转型中某些阶段的政治更替过程的逻辑。

俄罗斯民族似乎素来有着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一直延续到斯大林时代的“大国情结”,他们似乎又将这个情结投射到了普京身上。

冯绍雷:从十八世纪初到1991年这几百年俄国历史,曾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俄国瞬间”。

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在这两位强人的光环之下,俄罗斯实行开明专制,面向欧洲,跨入现代化进程,俄国由此疆域扩大、国力增长,成了打败瑞典等列强的欧洲大国;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使俄国经济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尔后的文化与政治也出现了创新和突破;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以反西方的中央集权方式推动现代化,又一次打败列强,取得二战胜利,然后又和美国平起平坐。俄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辉煌,从国家强大的角度,实现了一个民族的理想,但也在此同时,一个国家的能量趋于耗尽,一个社会的紧张度达到极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和生物体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1991年的解体表明,它超出生命能量的限度,已经用到极致,不可能再像早年那样通过强权聚集全社会的优势资源。

概括地讲,俄罗斯以前三个现代化周期尽管付出了沉重代价,人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但毕竟使得原来的莫斯科公国成为雄踞一方的欧洲大国;到社会主义时期更曾经让世界耳目一新,以这样一个反西方形象出现,以一个反其道行之的独特方式推动现代化,居然也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这种历史记忆在老百姓心目中难以泯灭,投射于普京身上,他就成为了强大国家的化身。

问题在于,前三个周期都在俄国迅速上升时期,唯当下是在有可能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背景下,普京被聚焦于全民的高度期望,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

我们听说了很多关于俄国人眷念大国梦和旧体制的信息,但为什么他们不选择至少看起来关系更为直接的俄共,而是将这一切寄托在普京身上?

冯绍雷:苏联体制给百姓带来相对稳定与虚幻真实并存的大国国民地位,但民众对旧体制的缺乏活力和在东西方对抗中的落败也非常清楚。包括知识精英对过时意识形态的批判有着巨大影响力。而作为形式上继承苏共的俄共,观念难有更新。虽然九十年代晚期在一片凋敝的形势之下,俄共甚至一度具有执政前景,但是,在目前一个相对而言不那么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文化氛围下,较多民众还是倾向于选择具有威权主义色彩的普京。

威权主义色彩?为什么这么说?他难道不是民选领导人吗?

冯绍雷:威权主义有别于极权主义,也不是自由民主主义,当然也有别于拉美民粹主义。我觉得普京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威权主义。

一般而言,威权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非意识形态化,尤其是处于制度转型中的国家。威权为实现转型、争取民意,就要减少意识形态色彩,剥离旧体制的负遗产,也尽可能排除外来意识形态干预。其二,威权体制一般具有一党主导的多党体制。第三,舆论有一定的自由度,讲点风花雪月、开点政治玩笑甚至骂政府都没关系,但一切都在调控之下。比如莫斯科的电视是要控制的,网上、报纸则大为多样化,批评普京的言论也让谈。最后,经济上的平民主义措施。

普京的威权特殊在于,第一,是对欧洲价值观的诉求,他曾经多次表白说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但普京2008年也说过自己是保守主义者,这是指对传统价值、国家、宗教、家庭的信奉。第二,是存有弹性的威权。虽然强调稳定、安全、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当这次出现民情波动,普京还是根据情况作出了调整。他最近强调了要实现中产阶级的利益,要进一步推动政治改革。兹罗平说,普京实际上既非自由主义、又非保守主义;既不左、又不右;普京就是普京,这就为他在一个国情异常复杂多样大国的执政留下了空间。

在我看来,除了欧美现代民主之路,对于多数国家来说,特别是就转型阶段的国家来说,契合于本国发展水平的开明柔性的“威权体制”相当普遍。亨廷顿说过,“西方”是唯一的,并非普世的,我想他想强调的就是“西方”道路不是可以简单被复制的。非欧美国家在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拉美、东亚,甚至二战后初期出现过民主治理的国家,比如说韩国,但是到了六十年代还是回到威权体制,中国台湾、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都有这个威权主义的阶段。因此不能把它简单说成独裁,要作区分。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