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绿地董事长张玉良驳房地产崩盘论:我们上市不圈钱
2014年7月29日 09:4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
分享到:

“宁可踩空,绝不断粮。”张玉良这样告诉记者,在采访时他将自己的现金流比喻为“粮草”,高速扩张的背后,是水滴石穿的怀柔之术。绿地市场化的基因与生俱来,不管股权怎样演变,张玉良不变的是安全稳妥地推进绿地的市场化进程。

4000亿资产,怎样被四两拨千斤的股权结构牢牢控制?

一家纯粹的地方国企,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彻底改造基因?

市场有人惊呼这是新一轮经济改革大幕的暖场,也有好事者质疑是否存在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更多的企业家关注,绿地的模式是否可以被复制?

对所谓国有资产流失的指责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非常不屑。

“我们职工持股会的股权都没有动过,哪来的侵吞国有资产?”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说到此他音量一下子升高了不少,“再说改制是由上海市主导的,国资委[微博]操作整个程序,根本就不是企业主导。”

了解张玉良的人都说他是有点“疯狂”的企业家,敢于冒险、胆子大,绿地集团走得快也得益于此。

少有人会注意,他笃定而谨慎的另一面。

从绿地1997年第一次改制至今,增资次数达17次。2003年,国有资本失去了绿地的大股东地位,后来职工持股会占股比例一度接近60%。可从2009年开始,绿地职工持股会占股比例开始下降,最终稳定在28.79%。

张玉良笑言,自己从来不是“持红卡”的局级干部,可无论国资体制怎样如影随形,他似乎尤其懂得妥协中前进。

“宁可踩空,绝不断粮。”张玉良这样告诉《英才》记者,在采访时他将自己的现金流比喻为“粮草”,高速扩张的背后,是水滴石穿的怀柔之术。绿地市场化的基因与生俱来,不管股权怎样演变,张玉良不变的是安全稳妥地推进绿地的市场化进程。

7月初公布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绿地集团排名268位,比去年上升91位。

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后的未来几天,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与他的管理团队将开会讨论2015年的发展目标,但与所有变革年代的企业家一样,他慎于长远规划,而是选择用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来解释绿地集团的行为准则:“战略就是下雨打伞。”

绿地集团年初的三个目标:绿地集团整体上市,整体业务经营收入4000亿,房地产收入2400亿,海外地产收入200亿。而明年的目标是,绿地集团整体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海外地产收入400亿,进入世界200强之列。张玉良说,其中最不确定的便是绿地集团的整体上市,其进度非企业自身可掌控,而对于经营目标,绿地势在必得。

不久前,国资委[微博]宣布启动央企四项改革试点,其中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意味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另一面是房地产行业晦暗不明的前景,两条坐标汇于一点,此时的张玉良和绿地格外引人瞩目。

可被复制的改制

“绿地上市成功的话,市值应该是中国房地产公司里的NO.1。”

借壳金丰投资[0.25% 资金 研报],意味着绿地要把一家预估值近700亿的公司装进一个20亿市值的“小壳”里,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成功,此次借壳或将成为A股规模最大的借壳上市案例。

其实,绿地上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在国内资本市场打开一个窗口,更重要的是,上市如果成功,绿地历经多年的股权改革也将告一段落。

“我们上市又不圈钱,上市是使我们的所有制结构更市场化。”

绿地似乎赶上了好时候。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关于“混合所有制”的相关决定为绿地在政策层面提供了极大地支持,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政府也对绿地改制抱有很大期望。

“绿地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标杆,这场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告诉《英才》记者。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