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家评测(朱羽寒)Apple Watch这款产品对大家来说已经一点都不新鲜了。虽然到现在我们还买不到它(只能先预约),但各类铺天盖地的体验、试玩、评测让这款产品早已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再加上苹果官网给出了一大波操作指导视频,关于这款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我们也没什么可絮叨的了。
不少人对Apple Watch嗤之以鼻,也有很多人爱不释手,但相比其他可穿戴类产品,笔者更倾向于定义它为“最出色”。我们对它失望大于期望,一般都是因为拿了理想中的那种“产品”作对比,而事实上现有的技术水平还远不能实现那个“理想”。而如果放眼整个穿戴领域的现状,说Apple Watch最出色可真是一点都不过分了。
收纳在体验柜中的各种Apple Watch
这样说并不是空口无凭和空穴来风,本文借着这次国行试戴体验,就穿戴产品的痛点来分析一下Apple Watch为什么是“最出色”的。
解决的痛点1:功能鸡肋
智能手表和手环无外乎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功能极其简单,但低成本、超长续航、体积袖珍,如Misfit、Fitbit、Jawbone UP等;另一种则是追求功能上的多样化,但售价较高、续航一般、体积较大。
对于Apple Watch来说,选项当然只能是第二种,就算续航受累、技术要求高也得硬着头皮上,这样做的原因非常简单:计步、运动监测这些iPhone上早就有了,不需要多一个手表来帮助完成,做成第一种显然就是纯鸡肋。
Apple Watch属于穿戴类设备中的“第二种”
正因如此,Apple Watch做成了一个功能超多的产品:能计时、能推送通知、能记录锻炼数据、能找联系人、能看天气、能控制手机拍照,甚至还能发微信、分享心跳数值,甚至是用于支付等等等等,而且拥有一个专门的应用商店,能够笼络全球的开发者为Apple Watch开发第三方应用。在调用这些功能时你会发现,Apple Watch界面的逻辑非常清晰,比较容易习惯和上手。
功能繁多但逻辑清晰
另外,Apple Watch由于必须一直用蓝牙连接手机、不可独立运行而引来不少吐槽的声音,但转念一想:你什么时候会把iPhone扔在家里?
可以毫不保留的说,Apple Watch是功能最丰富的智能穿戴产品,没有之一,远超过Android Wear产品。
所以鸡肋这件事,在Apple Watch上是根本不存在的。你可能会说自己完全可以用手机处理这些事情,但是苹果才不着急,它会通过一两代功能丰富的产品逐渐培养你的新习惯,直到你摒弃现有的“手机等于一切”模式,这件事是肯定会发生的。
不能替代你的手机,但能替代你的使用方式
解决的痛点2:操作闹心
穿戴设备的第二个痛点是操作,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在一个对角线长度不到5cm的屏幕上用手指进行操作,在业内第一批手表、手环产品中,我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很多软硬件厂商的解决方法是用语音操作,但是它的准确率堪忧,根本不能胜任一些复杂工作,更何况Google家的识别功能在国内根本就是呵呵,所以只能是一个半吊子的解决方案。
这样一比较就明显感觉到苹果思维广了,它为Apple Watch加入了两个特性:可旋转表冠和力度感应屏幕。可旋转表冠可以避免用户直接在局促的屏幕上翻页,而是像给机械手表上发条一样来转动滚屏,操作非常舒适。
旋转表冠代替部分手指滑动操作
只是这个仅存在于机身右侧的设计苦了喜欢右手戴表的左撇子们,不考虑生产、成本等因素,若苹果能同时推出“反向版”的Apple Watch自然是最好。
力度感应屏幕能把手的点击操作划分为两种:轻点和重击。同一界面下,轻点可以进行一些通常操作,大力按下的话则会实现更多功能,可以说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提升了手指的发挥空间。
力度感应特性让简单的屏幕具备更高可操作性
所以,Apple Watch在操作方面虽然还算不上完美(毕竟这么小的屏幕点按起来确实很纠结),但在穿戴产品中已经是处理得最好的了。
解决的痛点3:佩戴累赘
面对智能穿戴产品佩戴不适的问题,Apple Watch采用了两种解决方案:
1、推出42mm、38mm两个尺寸的版本。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从实际佩戴感受来看,即使42mm版本,给手腕较细的女生使用也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图中笔者虽然是男生,但是手腕比较细,佩戴42mm版本绰绰有余)。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圆形表盘的Moto 360,Apple Watch虽然外观没有它那么“性感”,但可操作面积更大,而且尺寸也控制得更好;
细手腕也能驾驭42mm版本Apple Watch
2、造型控制比较好,可以自由换表带。Apple Watch做成了非常圆润的形状,而且底部的圆形感应器由弧面玻璃覆盖,长时间佩戴根本不会觉得难受,长时间佩戴过Moto 360的用户肯定会有相似的体验。
背部的设计也相当亲和手腕
另外,就算你对橡胶、皮革或者硅胶过敏,也可以在如此丰富中的官方、第三方表带中找到合适你的版本。链式表带还可以自己动手以3截为单位调节长短,这一点也是相当贴心的。
大量表带可选不怕没法用
虽然依然是痛点但已经尽力解决了的痛点4:续航呵呵
功能多了、体积小了,那续航怎么办?18个小时的续航几乎是Apple Watch最大的笑柄。没错,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经常要摘下来,而且还得随身多带上一根充电线,对于手表使用者来说是极其不便的。
但我们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其他带液晶屏幕的智能手表续航成绩又是如何?答案是非常骨感的:几乎没有谁能超过Apple Watch。所以从这个角度讲,Apple Watch虽然续航是短板,但已经是“短中取长”了。
最后解决的是痛点5:市场接受度不高
这次是苹果推出的,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总结
综上,纵使Apple Watch有再多的槽点和不成熟,也并不影响我们把它定义为最出色的可穿戴产品,它的具体市场表现我们很难揣测,但就产品本身而言,苹果已经实现了一次较大的技术飞跃。
国行Apple Watch体验
这样一款兼具潜力和不足的产品值得追求新潮、有预算的朋友尝试,但如果你自始至终都对它提不起兴趣,笔者也并不认为这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因为你的手机已经足够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