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创业板几乎成为市场空头的众矢之的,各种“神创板”的调侃接踵而至。与此同时,部分公募基金公司集中持有某只创业板个股的现象也引发广泛讨论。面对各种“坐庄”的指控,部分公募基金对此并不认同。不过,有基金评价人士表示,过高的持股集中度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值得基金经理充分重视。在此背景下,部分公募基金虽然强烈看好创业板后市,但依然紧盯泡沫破灭的信号。
公募存在“抱团取暖”现象
“持股集中度高,和坐庄是两回事”,深圳某公募基金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近期一份公募基金的“庄主名单”在互联网广泛转发,名单列举了公募基金一季报显示出来的个别基金公司多只基金集中持有一只上市公司股票的现象,其中更有多家基金公司不断增持创业板个股,被称为“庄主”。
而上述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绝大多数公募基金公司集中持有一只股票,是出于对公司发展的看好。“如果一只股票持有多年,在上涨的行情中市值不断增大,占上市公司流通股比重不断增加,不仅合法合规,也说明公司投研眼光的独到。特别是对于那些‘独门重仓股’,就更谈不上什么‘坐庄’了。”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承认,公募基金行业确实存在“抱团取暖”现象。一些基金经理与同行的交流比较密切,导致几个基金公司联手买入一个板块的股票,互相抱团取暖抬升业绩。因此,近期的创业板行情多是个别板块的大幅上涨,如果存在某一概念,整个板块便鸡犬升天。“这样的投资确实有悖价值投资理念。”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基金持有单只个股集中度过高,往往是由于股票市值大幅上涨,原则上合法合规。但持股集中度过高必然会带来流动性风险,从这一角度而言,基金经理确实有降低单一个股持仓的必要。
王群航特别提醒,对于那些持股集中度过高的基金而言,每到季度、年度的基金排名大战收官之时,重仓的个股很容易遭受竞争对手的打压,这点尤为值得基金经理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