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叶静)上交所昨日发布文章,详解目前市场高度关注的“高转增”现象。文章指出,在目前实践中,绩差公司更倾向于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在市值管理热的大背景下,资本公积转增行为容易沦为上市公司假借市值管理名义、实现其他特定目的的工具。据了解,本周便有89家公司推出送转方案,其中20家高送转,这20家公司均遭遇市场暴炒。有分析表示,送转往往伴随着减持或增发,投资人要当心成为“接盘侠”。
上交所在文章中指出,转增股票是指上市公司将企业的公积金转换为资本或股本,并将由此而增加的股票发放给股东的行为,具体包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两种。目前市场盛行的高送转行情,主要是由高比例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行为带动的。
从目前实践看,部分业绩状况较差的公司,更加倾向于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查询历史年报数据发现,不少亏损公司和业绩下滑公司相继推出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案,而另一些使用资本公积“高转增”的上市公司,其上一年度三季报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以2004~2014年所有实施转增股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观察其业绩增长情况时可以发现,公司前一年的业绩越差,其宣布高转增后,市场给予的正反馈越强烈,也即:上市公司在业绩增长不足的情况下推出高转增方案,反而更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这种情况会进一步促使上市公司在业绩出现问题的时候推出高转增方案,以博得市场关注。
当然,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降低股价、提高流动性等。特别是,那些在IPO中超募资金较多的公司,由于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公积金,客观上存在一定的转增需求。从长远来看,流动性提升最终也会带来企业估值的提升,但这种提升是相对有限的,其与以业绩增长为基础的利润分配形式的投资者回报有着较大差异。
文章还指出,失去业绩支撑的资本公积转增行为,容易与市场其他行为相互渗透,成为市场炒作的工具。特别是现阶段,在市值管理热的大背景下,资本公积转增行为更容易沦为上市公司假借市值管理名义、实现其他特定目的的工具。
好买基金中心曾令华昨日表示,大部分“高转增”公司股东或有增发需求,或因公司盘子太小,想借“高送转”扩张股本,做大公司。“高送转”可帮助部分中小上市公司迅速扩大股本,扩大公司资本规模。但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在公司业绩不好的情况下进行“高送转”,吸引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注意,达到股东高位减持套现、掩护大小非解禁的目的。这类公司多数在方案发布前,具有交易性机会,但在方案公布后,一般会股价回落,不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