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三板市场持续遭遇寒流,新三板估值和成交则明显降温。从三板做市指数来看,自4月7日创出2673.17点的历史高点之后,该指数就一反此前远超A股的火爆行情而一路下挫,截至上周五,该指数收于2026.50点,期间跌幅超过了24%。不过机构认为理性回归有助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而且也与业绩密集披露有关。整体来看,企业挂牌热度依旧不减。
新三板估值和成交量显著回落
在指数持续回落同时,新三板的成交额也迅速下降,仍以三板做市指数为例,其在4月7日当日的成交额达到了23.08亿元,但至上周五,成交额仅为2.86亿元,交投趋冷的态势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三板成指也是如此,在4月7日创下2134.31点之后,在4月8日就大幅下挫13.21%,随后虽然小幅反弹几日,但是并未能改变下挫颓势,至上周五三板成指收于1814.64点。与此同时,三板成指的成交额也从4月7日的41.03亿元跌至了上周五的5.43亿元。
由此,从三板做市指数的周线来看,该指数已经连续下跌了三周,周跌幅分别为4.42%、5.95%和9.95%,可见跌幅不降反增,整体态势让人担忧。
不过券商对此的解读相对较为良性。国泰君安证券指出,新三板指数连续下跌,成交额亦大比例收缩,主要由于前期过于狂热的市场情绪推高估值,监管层及时出面调整市场对后续政策的预期,有效使得市场降温。但市场的降温并非常态,投资者与企业的理性将促进新三板制度建设的顺利推进,不断提升新三板市场投融资能力,市场有望进入理性的快速增长状态。证监会对新三板违规交易的监管并非对新三板的打压,有利于长期的健康发展。
安信证券指出,4月以来,新三板成交有所萎缩部分原因来自于市场关注的制度落实可能低于预期的传闻,另外目前进入年报的密集披露其,加上3月份过快上涨导致估值水平上升过快,都是导致交易热度下降的原因。健康的市场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曾莲瓜子金进入新三板未来仍然可以期待,随着做市商制度的日益完善,新三板流动性的突破口已经打开,市场逐步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