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到现在,沪指累计涨幅已超过50%,无论从什么角度说,都可以算大牛市了。特别是今年11月下旬以来,股指上涨骤然加速,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涨幅超过700点,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即便如此,目前股市仍然保持着强势格局,股指不断刷新本轮行情的新高纪录,同时成交量也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人们普遍对后市持乐观预期,甚至很少有看空的声音出现。
当前股市的这种上涨有其合理性,一段时间下来,引发行情的大背景并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保持这样的格局,投资者也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仍然可以继续看好股市。以至于原先那些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譬如新股发行规模增加,年终机构投资意愿下降,以及实体经济方面的多个先导指标不佳等等,都没有对市场带来太大冲击。股指即便是在技术上超买很严重的情况下,还能顽强走高。不少富有经验的投资者,对这种长时间轧空行情难以理解,其实主要因为市场运行的格局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全新的态势。作为投资者,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即便股市处于超强状态,但“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作为股市运行的最基本规律,还是会起作用的。市场虽然表现很强势,不过仔细分析下来,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不少隐忧。譬如,在12月上旬股市成交创出12000多亿元的天量后,就没能进一步放量了,而融资融券余额在突破10000亿元大关后,也增长乏力。这就令人对增量资金的状况感到些许不安。作为一轮资金推动加杠杆的行情,流动性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一旦流动性不足(哪怕只是阶段性不足),很可能会引发震荡。
问题还在于,当前股市呈现颇为严重的“二八现象”,指数大涨,金融股等暴涨,但绝大多数股票则在下跌。作为股价的一种平衡与估值水平的调整,也不能说不合理,但一旦这种局面演绎到极致,对行情的负面影响就很大了。有人说,天量下蓝筹股轧空式上涨,本质上也是一种投机,这是有道理的。再说了,在去杠杆与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金融股却持续上涨,也确实容易引起不同的看法。而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现在的股市行情,明显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持,而这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尽管大盘现在强势不改,但各种隐忧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化解,逐渐积累,最终会导致风险爆发。
本周一股指大涨后出现震荡,日K线收阴。周二股指仍然高开,但上涨动力不足,再度出现震荡,同时成交量明显减少。看来,岁末年初市场出现调整的可能性在增加。如果真的有一次比较充分的调整,行情结构也能够同时得到改善的话,那么对于大盘的运行将会比较有利,也有助于后市行情在现有条件下理性展开。
强势到底 沪指将以多头形态收官
⊙记者刘伟○编辑枫林
周二,沪指以缩量十字星的方式继续在3100点上方整固。与此同时,中小板指[-1.94%]数和创业板指[-2.62%]数弱势下行,市场风格依然偏向大盘。在2014年还剩一个交易日之时,沪指周线、月线、年线等多个周期均以多头形态排列,2014年收官战将以蓝筹股多头形态告终。分析师认为,在资金面依然向好的情况下,预计市场风格依然持续,指数继续震荡向上的概率较大。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0.07%]报收于3165.81点,下跌2.21点,跌幅为0.07%;深证成指[-0.54%]报收于10722.26点,下跌58.14点,跌幅为0.54%。创业板指报收于1460.11点,下跌39.29点,跌幅为2.62%。昨日两市成交669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小逾两成。
今天是201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将完成收官之战。从目前指数来看,大盘股多头形态明显。上证指数月线以放量上涨的形式构筑8连阳,年线也形成放量上涨形态。上证50[1.69%]、上证180[0.47%]月线也均以底部放量上涨的形态排列。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月线都形成了高位放量回调的态势。
分析人士人为,从市场环境看,随着年末临近,资金面正逐渐改善。机构年终结账因素逐渐淡化,新股发行暂告段落,加上上周末央行调整了存款统计口径,变相放水,因此作为本轮资金推动型行情的最关键因素,资金面正在逐渐改善。随着12月31日银行结算日的过去,年初市场的资金面将更加有利,有望推动行情持续向上。
虽然目前还是结构化牛市的色彩大于全面牛市,但强势板块已不再只是限于金融类,市场热点已逐渐得到拓展、赚钱效应有所放大。受元旦放假的影响,本周只有3个交易日,但总体趋势上,市场仍将保持一个震荡上行的态势。
对于中长期的市场走势,有分析师认为,2015年的大盘走势可能呈现平缓的倒U型走势,不过中长期股市的估值将逐步提升。对上半年行情持乐观态度,主要理由是货币政策大概率会出现更大幅度放松、两会或将出台政策利好,由此引发的对经济增速的乐观预期将令市场风险偏好维持高位,更多资金流入市场有望推高估值水平,特别是利率水平有望出现更快速和更广泛的下降,可以关注银行、保险、地产等利率敏感行业的机会。
但明年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房地产能否企稳、稳增长政策对经济的支撑效果有待检验,如果强刺激政策依然未能止住经济下滑,市场预期将向下修正,风险偏好会有所降低,强周期板块走弱将带动大盘出现回调,而大量定增到期解禁也会给市场带来抛售压力,因此对明年下半年行情持谨慎态度。
价值回归已告一段落 部分基金欲逐步减持蓝筹股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闻静○编辑于勇
A股强势上行,但市场分化越发明显。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短期市场涨幅过快,场内资金累积浮盈过多,预期节后市场将震荡调整,有必要增加风险控制,逐步减持前期获利颇丰的蓝筹股,但中期依旧看好市场,对于具有业绩支撑的优秀成长企业来说,近期的被动杀跌有望带来新一轮的买入机会。
业内一位基金经理认为,此轮行情是一轮全新的行情,相比2009年以前,多种金融工具的增加,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都对股票交易的趋势性进行了增强,但波动性也更大。目前公募基金仓位整体高企,近期已经开始减仓前期涨势过猛的板块,如逐步降低券商股的配置。
“与业内交流下来,即使是前期最坚定看好蓝筹股的私募大佬,近期也开始逐步减持蓝筹股。”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坦言,最近两天均在进行调仓,预期节后市场将出现调整,对蓝筹股和成长股均进行了减持,在其看来,下阶段的投资布局将是具备国企改革预期的个股。
诺德基金郝旭东认为,蓝筹的价值回归驱动沪指涨至3200点,但所有行业的PB均已提升到1倍以上,市盈率除去银行外也已达到了10倍以上,在一些传统行业已经与国际同类公司相匹配,从这个角度看,蓝筹的价值回归已经告一段落。
“从流动性上看,央行降息,但短期利率的大幅上升说明资金避实就虚,使得央行左右为难,市场预期的降准或将推后,而两市融资余额在12月19日首次超过1万亿元后,监管部门对风险的查控也将制约市场外资金进一步快速流入。”郝旭东表示,“考虑元旦后将进入新一轮财报披露,我们认为市场将会逐步回归关注企业经营的基本面,未来市场上涨的进一步动力需要观察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国家战略实现程度,以及对企业盈利提升的促进程度。”
南方基金日前也表示,鉴于场外资金加速入场已经成为常态,市场中长期仍能继续看好,但短期涨幅过快,场内资金累积浮盈过多,经济基本面并未紧跟股市转好,因此有必要增加风险控制。
虽然市场短期波动加大,但基金预期市场调整幅度有限,中期依旧看来市场,持续聚焦改革和转型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关注政府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投资机会。国企改革如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或将成为明年最大的投资热点之一。
东吴基金表示,重点寻找行业景气周期向上、符合政府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能享受制度改革红利、具有较强外延预期和转型预期的品种。
在前海开源基金策略研究员张洋看来,本轮牛市除去增量资金入市外还有改革推动的因素,在此背景下,符合经济新常态的高端装备[-1.74%]、信息安全、国企改革、金改、土改等相关标的,都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对于具有业绩支撑的优秀成长企业来说,近期的被动杀跌有望带来新一轮的买入机会。
资金减持部分主流热点股
⊙金百临咨询秦洪○编辑杨晓坤
昨日两市两市共成交6691.1亿元,量能相比周一小幅萎缩,但资金净流出额仍然呈放大趋势,据大智慧[0.00% 资金 研报]SuperView数据显示,昨日两市大盘资金净流出364.54亿元。
这主要体现在工程建筑、电力、房地产、机械、有色金属等板块。其中,工程建筑板块居资金净流出首位,净流出53.72亿元,净流出最大个股为中国建筑[-1.51% 资金 研报]、中国铁建[0.71% 资金 研报]、中国中铁[-1.07% 资金 研报]。电力板块居资金净流出第二位,净流出31.14亿元,净流出最大个股为国电电力[-4.61% 资金 研报]、华电国际[-6.50% 资金 研报]、国投电力[-2.52% 资金 研报]。房地产板块净流出27.78亿元,净流出最大个股为中体产业[-10.00% 资金 研报]、保利地产[3.14% 资金 研报]、张江高科[-4.70% 资金 研报]。
热钱开始大力减持近期市场主流品种,如工程机械股、地产股、有色金属股等。不过,银行类板块尚呈现出资金净流入态势,净流入17.49亿元,净流入最大个股为中信银行[10.03% 资金 研报]、光大银行[7.80% 资金 研报]、交通银行。
由此可见,核心主线的金融股多头仍在着力把守,但辅助品种的电力、工程机械股等品种开始被减持。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低吸前期急跌的优质小盘股。近期小盘股连续调整,部分新兴产业股一个月内最高价与最低价甚至有50%的价差。其中不少个股如梅泰诺、新开源、腾邦国际等,产业前景较为乐观,后市蕴含强大的反抽能量。(大智慧咨询部提供数据)
金融股大宗交易成交回落 机构席位加码大股东减持
最近一周大盘震荡向上,上证指数再破前期高点。大宗交易市场成交量继续小幅下降,前期成交量领先的金融服务板块,尤其是非银金融板块成交量快速回落。机构专用席位的买入力度有所提高,其买入多为接盘控股股东等大股东的减持,买入标的也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
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23日至12月29日,沪深两市A股共有393笔大宗交易成交,环比增加39.2%,累计有19.00亿股被交易转手,成交金额合计达168.22亿元,环比下降9.23亿元,继续高位运行。
根据申万分类,前期成交量遥遥领先的金融服务板块,成交量开始回落,尤其是非银金融板块,本周成交量回落至7.27亿元,环比下降54%。银行板块成交10.82亿元,环比减少1.09亿元。
根据上证报资讯统计,非银金融作为本次大盘反弹的龙头板块之一,从11月4日至12月29日,大宗交易周成交量依次为3.55亿元、6.90亿元、7.46亿元、21.03亿元、18.79亿元、39.55亿元、15.80亿元和7.27亿元。可见,本周非银金融的大宗交易成交量已回落至行情启动前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9日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资财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两知名席位再次出手买入蓝筹股。前者耗资近3亿元,以零折价买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建设银行4只银行股。后者是著名的QFII席位,其在当日批量购入包括银行、券商、两桶油在内的34只大盘蓝筹股,该席位在今年6月12日,也进行过类似市场操作。
另一方面,机构专用席位本周的买入力度有所加大,卖出金额下降。作为买入方,从其他席位手中接盘了8414.24万股,合计成交金额12.78亿元。环比增加3.36亿元。作为卖出方,其卖出金额合计18.47亿元,环比下降3.14亿元。
机构专用席位本周接盘的标的,皆为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且多为接盘控股股东等重要股东的减持。
12月22日,荣之联有2.16亿股首发原始股解禁上市,当日便开始密集登陆大宗交易市场,至12月29日共计成交3031.1万股,合计成交金额7.51亿元,其中机构席位耗资4.98亿元,累计接盘1978万股。
公司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东辉及吴敏,在12月23日、25日和26日合计减持1638万股,套现4.05亿元,整体交易折价率8.9%,卖出席位为华泰证券南京高淳宝塔路证券营业部。
此外,机构专用席位本周还接盘了利欧股份、恒泰艾普、澳洋顺昌和卫宁软件等,其背后也多为包括控制人在内的重要股东的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