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央行文件规定: 同业存款计入一般性存款,但是不用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简评
1、同业存款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的原因。趋势上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下调,准备金要减少.为何又要多交准备金.央行如果要同业存款交准备金,是不是很奇怪.
2、实质性降准2%。存款余额接近100万亿,存款准备金20万亿(按照20%)测算。按照新政同业存款10万亿,计入一般性存款,但是存款准备率为0,按照总量法测算,准备金率变化为18%(=20/(100+10))。这样准备金率从20%下降到18%。巧妙的调控政策实现实质性降准。我认为:是否再次公开宣布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已经没有必要,实际意义已经不大;而且有可能银行会把一般性存款转为同业存款,展开监管套利,套取存款准备金,这也已没有意义了,因为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下调。
3、释放流动性2万亿。这次政策调控实现的结果是:存量部分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不能释放流动性,而增量部分的存款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从而释放流动性。10万的同业存款,如果按照20%缴纳存款保证金,须上交2万亿,而今无需再缴纳,从而相当于增加流动性2万亿。动态来看,10万亿同业存款借助未来贷款发放过程,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实现信贷扩展,释放流动性。
4、银行股抬升空间:14%,从估值和盈利两个方面有利于银行股。对银行股正面,表现三个方面,其一、市场流动性增加。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下调,货币乘数提高,提高M2增速,市场流动性提高,降低无风险利率。其二、负债端成本率下降,资产端贷款利率下降,继续降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率。银行在贷款过程中考虑的综合成本率。100万亿存款,20%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平均成本率为20%;10万亿,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0万亿存款,20%的准备金率;准备金总额20万亿,存款110万亿,平均成本率18%。新政后,负债端成本率下降2%,贷款利率下降2%,同时企业融资成本率下降2%,企业盈利提高2 %,从而市场上涨4%。无风险利率下降以及企业盈利的好转都有助于提高银行的估值。综合,银行板块估值抬升4%。其三、降准后,银行盈利能力回升。以前100万亿的存款,银行贷款规模80万亿,而今110万亿存款,银行贷款规模90万亿,贷款规模扩张12.5%(=(90-80)/80)。假设NIM,中间业务收入不变,利息收入占比78%,银行盈利将回升10%(=12.5%*78%),银行EPS相对提高10%。其四、综合而言,EPS回升10%,而估值提高4%,银行股上涨空间14%(=10%+4%)。
5、重点推荐。我认为降准周期已经开始,此次降准将从抬升估值和提高银行盈利两个方面推动银行股上涨;未来存准率将会继续下调,这种良性互动将持续;同时,银行股估值优势依然存在,目前14/15年PB分别为1.2/1.1倍。我认为15年银行股价值重估,估值抬升,银行股将翻番,降准就是又一个新买点,建议买入银行股,重点推荐:招行、中信、平安、交行,关注:民生和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