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卿卿
新三板挂牌审核权力,正在向主办券商下移。
新三板扩容之后,挂牌企业迅速增加。特别是做市商制度推出以来,挂牌申报也一度出现高峰。今年8~10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3个月累计接收了687家股份公司的挂牌申请。数据显示,目前在审企业还有732家。
为了解决当前的“拥堵”问题,新三板正在探索创新机制,审查方式也从审项目,变成审券商,即以主办券商为单位,重点审查主办券商内控的组织和落实情况。
权力下移
股转系统将审核权力向主办券商转移,客观上是申报企业积压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但是让主办券商负责审核项目、股转系统负责审核主板券商的内控,却恰恰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
§审核完毕“积压”企业,股转系统正在探索新机制提高审查效率。
一位股转系统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将反馈意见如前所述进行标准化处理,实际上是让主办券商有一个自行审查的过程,将事后反馈程序前置,将企业相似性问题提炼出来,以提高整体审查效率。
由于目前的审核“拥堵”,券商也在对项目企业进行筛选。一方面考虑尽调成本,另一方面也考虑未来能否做市、且收益如何。对企业而言,新三板的遴选门槛有所提升。
股转系统发言人隋强此前回应“提门槛”传闻时称:“主办券商基于终身督导、做市转让、后续服务等考虑,在遵循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条件底线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化的手段遴选企业,券商的标准一般要高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底线标准,这是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