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告称,央行周四开展了100亿元14天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3.5%,利率比前一次下行20个基点。而本周二收盘后,市场传出央行当天对五大行进行5000亿SLF操作,性质类同基础货币的投放,近似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最新的消息是央行5000亿SLF首批已经实施,农行交行喝到头啖汤。期限为三个月,利率3.7%。一周之内数次传出类似消息,显示出政府对经济的疲软表现越来越担心,同时意味着预期中的货币宽松已如期到来。
为何货币政策一周屡出?因为本周同时公布的还有几个并不令人满意的数据,如“克强指数”之一的用电量数字,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02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同时,这也是17个月来首次负增长。而8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则是连续第四个月下降。除了疲软的住房市场数据外,周末公布的其他经济指标也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减速,其中包括放缓程度超出预期的8月份工业增加值,该数据同比上升6.9%,创2009年以来最慢增速。本周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也在情理之中。
经济下滑仍在持续,而官方则是快速反应。央行此次SLF操作,主要是应对银行月末冲数管制后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但更反映出定向宽松政策会继续执行。此举能保证银行间流动性稳定,同时造成实际上的无风险收益率阶段性下行,表明了央行不会坐视经济下滑不理的态度,这可以缓解市场对经济和信用硬着陆的担忧。而本次央行正回购利率比前一次下行20个基点,其实际效果就是引导银行间资金价格下行,是一种变相的降息措施。此举也强化了更大力度的货币宽松政策可能出台的预期。
2008年出台的“4万亿”政策到今天还在争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至今未有定论,但“4万亿”出台弊端不少确是不争的事实。有鉴于此,今年以来,新任领导人似乎抵挡住了用大规模财政刺激或大幅放松银根的方式来应对经济放缓的诱惑,更多依靠有选择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有针对性的放松银行信贷的手段来提振经济,试图扶持保障房和小企业等特定领域。所谓“微刺激”并非微小的刺激,而是指副作用最小的刺激。
不过,尽管推出了这些措施,但是中国的信贷增速仍旧较为低迷,许多这类措施的效果尚未从经济数据中体现出来。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8月份新增贷款较7月份有所增长,但仍然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以社会融资规模衡量的7-8月整体新增借贷则差不多是去年水平的一半。显然,抑制住经济增速的不是信贷短缺,而是贷款实际需求的匮乏,如中石油中石化的资本支出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不少。为此,本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创新。
央行本周的意外之举点燃了人们对政府可能出台更果断措施的希望。澳新银行就认为,如果未来数月的经济数据继续疲软,不能排除中国将整体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点甚至降息的可能性。当然是否如此现在无法判断,但货币政策宽松对股市的意义在于:股市是钱堆起来的,钱多了股市就会涨,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即使出现调整,投资者仍可坚守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