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 走向新常态
2014年9月19日 14:19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迈向新常态的过程,也是经历“三期叠加”阵痛的过程。由于原有增长动力可能迅速衰竭,新动力无法接上来,此前长期的宏观失衡、结构性和体制机制问题渐次暴露,风险将会爆发并向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传导。因此,向新常态转型对宏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向新常态迈进的过程中,要把“底线思维”与转型结合起来,把改革和转型置于风险可控、底线不破的基础上,并重视改革的增长效应,把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放在优先位置,以增加共识、减少阻力。必须认识到,在金融动荡、失业增加和硬着陆的情况下,向新常态转型的改革是推进不下去的。

在9月16日召开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要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在这里,所谓的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就是指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而所谓的引擎,事实上就是指新型城镇化的增长效应,它能够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因此应置于改革和转型的优先地位。

纵观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城市(镇)化的同步推进,而这一过程也是经济增长向消费和内需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成为主导以及政府向公共服务职能转型的过程。在我国,尽管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驱动,但聚集效应驱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发展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进展并不如意。尽管学者普遍指出,要素市场扭曲、要素成本长期被低估、政府介入微观领域过多是其根本原因,但相当一段时期内,这是我国融入世界工业化和全球化大潮的唯一选择。

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推进城市化,并通过集聚效应驱动经济转型的作用发挥到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全球城市化率/工业化率为1.95,即相对于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更快,而我国这一比率则仅为1.09。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这意味着城市(镇)化的聚集效应还不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无法实现,也就无法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产业升级和内需主导的结构调整也就无法像其它国家展示的规律那样有序地到来。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巨大沟壑的存在,也意味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战略得当,潜能就可以发挥出来。

“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到底为多高,或者说,以牺牲速度换转型升级的容忍度有多高,并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向“新常态”跨越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潜在风险(如结构失衡的风险、传统增长动力衰减的风险、改革僵持不下的风险)和刺激性政策渐进退出的风险(资产泡沫和银行信贷坏账)叠加在一起,造成实体与金融风险相互传导。短期内,向“新常态”过渡的任务比较艰巨,保持改革的增长效应,平滑过渡风险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也就是改革要讲“底线思维”。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