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下跌了约50%,是2009年以来短期内(六个月之内)的最大跌幅。因油价暴跌,中国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进口原油可节省1000亿美元。
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林伯强院长林伯强在本月达沃斯冬季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出席CNN举办的一个新兴市场研讨会时,发表上述言论。
林伯强还补充说,在低油价环境下,要节省以上大笔资金,“我们什么都不必做”。中国希望油价保持低位,这能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希望油价继续保持在低水平,这将会给经济经济增速带来提振。
就在林伯强发表上述观点前两日,同样出席达沃斯论坛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称,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油价下跌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周小川表示,原油和大宗商品波动已在中国金融市场内引起了担忧和不确定性,中国希望看到可持续的原油供需状况,中国担心低油价可能对新能源的运用带来不利。
去年11月份OPEC做出不减产决定,此后油价一路走低。
林伯强在去年12月份接受凤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下跌对中国短期和长期都是重大利好。
林伯强称,油价大跌最大的输家是俄罗斯,俄罗斯受油价重创“都快不行了”。其次为OPEC国家,再次为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出口国。他特别提到澳大利亚作为铁矿石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受损严重但并似乎被媒体忽略,其实油价大跌直接导致铁矿石价格下跌。
相比于这些受害国,他认为中国是油价下跌的最大受益国,其次为美国,再次为日本,主要因为这几个国家是世界石油能源的主要消费者。总体来说,他认为受益国整体的经济体量远远大于几个受害国。因此,对全球经济来说,此轮油价下跌正面影响大于负面。
去年年末的《华尔街日报》引用美银美林估算数据以图表展示了国际油价下跌对亚洲经济体的各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