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作为民族彼此了解、国家彼此往来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既是巨大的商业贸易手段,又是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等全方位交往互动的领域,当然也是国际竞争与合作、对抗与交流的主要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国际舞台,网络互动就是一个能够影响到国际关系的外交平台。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次鲁炜的美国之行,就是一次网络外交之旅。他参加的虽然是中美互联网论坛,却不亚于中美外交的一个平台。我们看到鲁炜指出的中美两国网络关系两大特征——深度融合、利益攸关和存在分歧、时有摩擦,和他所提出的中美互联网交流五项主张:1.彼此欣赏而不是互相否定;2.互相尊重而不是对立指责;3.共享共治而不是独善其身;4.沟通互信而不是相互猜疑;5.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实际上这些都超出了互联网技术与商业范畴,而具有国际政治与外交的性质。这既是互联网在当今人类生存方式中重要性的反映,也是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战略阐述。
我们注意到,华盛顿的《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是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举行的。鲁炜在坐东上次互联网大会之后,旋即出席这次互联网论坛,既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强国地位,又表现出与美国这个互联网大国的合作愿望。
继华盛顿、纽约之后,鲁炜还将飞到美国西部的信息科技摇篮旧金山、硅谷等地,参观苹果、谷歌、脸书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他将如何回应美国互联网大企业在与中国合作方面的诉求,会十分引人注目。
新闻阅读:鲁炜纽约行参观IBM、路透社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结束对华盛顿的访问后,3号和4号到访纽约,与当地企业就互联网发展、网路安全等进行沟通与交流。
鲁炜在纽约访问期间,先后了参观了IBM、路透社和彭博社等,并与上述企业高管举行了多场会谈,向他们阐述中国未来在发展互联网方面的计划。鲁炜在会谈中还多次强调,中美在互联网问题上共识大于分歧,他期待两国政府和企业间,都能展开更深层合作,共筑网络互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 姜军:“总的来看他这次到美国来,一是要和有关的政府部门进行交流,然后是和企业家进行交流,向他们充分阐述中国政府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一些观点和做法,达到消除分歧增加共识这样一个总体目的。”
姜军还表示,美国方面对鲁炜此行访美回应非常积极,可以说,这是一次中美网络外交之旅。此行还引起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和各界的高度关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 姜军:“他们可以说回应是非常积极的、肯定的,因为他们也可能感到意外,中国的高级官员能如此坦诚、如此有效地进行沟通,可以说澄清了很多误解。就像鲁炜主任所说的,中美互联网方面的交往应该说90%是共识、10%左右是分歧,而这10%的分歧里面,又有50%是可以通过沟通化解。”
在结束对纽约的访问后,鲁炜还将前往旧金山和硅谷,参观苹果公司、谷歌、脸书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并与公司高管就互联网发展、网路安全等进行沟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