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期一年多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通过全力聚焦“四风”,强力反对“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不少党员干部表示,反“四风”治好了自己的“亚健康”。其实,不止是普通党员,党作为一个整体也借着反“四风”治好了自己的“亚健康”。
人吃五谷杂粮,伤风感冒自是难免,“亚健康”的状态更是常见。与之类似,我们的党正面临来自内外环境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挑战,“亚健康”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可以说,作风问题就是党“亚健康”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影响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的要害正是作风问题。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就是作风不正的突出表现。
一方面,这“四风”让有的领导干部疲于应酬、无心工作,让少数领导干部迈出了腐化堕落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四风”让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的距离越拉越远,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成了某种常态。而更可怕的是人们对“冗长的会风”“私用的公车”“公款享乐”等歪风邪气习以为常,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受到扭曲和抹黑。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可以说,党中央以反“四风”为突破口来治疗“亚健康”,是抓住了要害,查出了病灶,开对了药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维护和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所在。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第一剂药,党中央通过此次活动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在精神上补足了“钙”。理想信念坚定了,精神不再缺“钙”才能心不慌、气不骄,才能挺直腰板、堂堂正正。才能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有了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党员干部自觉地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难事不再难,一大批积弊得到有效化解;问责不落空,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切实解决。
第二剂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再次迸发出崭新价值。在层层开展的民主生活会上,上下级的界限被暂时放下,党员干部纷纷敞开心扉,打开天窗说亮话。越来越多人敢于揭短亮丑、坦诚相待。一时间,不痛不痒、阿谀奉承的话少了,真刀真枪、发自肺腑的话多了。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的党员干部抖擞精神、鼓足干劲,在告别“亚健康”的同时,积极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心为百姓想;人往基层跑;事为百姓办;钱往基层投成为一种“新常态”。在这个意义上说,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实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这件法宝,不光今天要用,以后更要多用、用好。
第三剂药,完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增加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邓小平同志不止一次提到,“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一次病治好了并不能高枕无忧,如果免疫系统不强,还是会经常生病。党的制度体系就是党自身的免疫系统,只有把制度的笼子扎紧,第一时间把“四风”消灭,才能保持长期的健康。从“八项规定”到“公车改革”,从“简政放权”到“法治反腐”,党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留“暗门”、不开“天窗”,维护和巩固了党纪国法的铁壁铜墙。任何还心存侥幸,寄托于现在可以松一口气、继续唯我独尊的人,只要想想制度体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就能很快打消这个念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制度的框架一旦建构成型,就不允许半点的变通和反弹。
为了彻底肃清“四风”,治好党的“亚健康”,党中央开出的“三剂药”可谓一来药到病除,二来强身健体。广大人民群众感到领导见得勤了,办事不卡壳了,政策能落地了,能掏心窝子的党员干部多了。政府“三公经费”不仅公开了,更有了明细;“公车改革”破冰了,更有了细则。一时间风清气正,民心大振,党的“亚健康”被治好了。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以作风问题为代表的“亚健康”看似不可怕,实则如蚁穴之于堤防,不可不治,不可不时时警惕。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党要面对的问题将更加复杂、更加棘手。考验党的作风建设的风险和挑战不会少,需要党攻坚克难的硬仗也不会少。打铁需要自身硬,“亚健康”之下,开不好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只有时刻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长期抵御“四风”的侵袭,永远保持清新阳光的健康风貌。
国平:“四风建设” 从“不敢”到“不想”
家门口的“海参馆”悄然变脸成“饺子馆”,洋奢侈品卖不动了,“衙门”里的人脸变和气了,公款吃喝乱开票变低调了,身边的“苍蝇”减少了……一年多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官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草根百姓,都感受到了官风和社会风气的悄然好转,越来越多的官员不敢触碰“四风”的“高压线”。而这,正应了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话:“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从春华到秋实,再放眼未来,警钟依然长鸣。10月8日,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一年多来“四风建设”取得的成绩,提出当前“四风建设”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纵观新中国历史,地不分南北,要求全国的高级别官员就某一主题召开全国性视频会议尚不多见。习总书记的讲话合民意、接地气,不仅被法新社等国际知名媒体关注,连日来被互联网、微信、微博热转,网友点赞不断,各大门户网站的评论、跟帖达数万条。
“不敢”表明,“四风建设”是动真格,刹住了许多人曾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不敢”表明,中央决心坚定,对越界者露头便打,让“老虎”“苍蝇”们噤若寒蝉;“不敢”表明,“四风建设”策略得当,以“点穴”手法精准出手,打到了作风问题的“七寸”;“不敢”还表明,官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出现“L形”转折,正气压倒了邪气。
“不敢”更是体现在“四风建设”的成绩单上,这被无数网民在朋友圈推荐:
比如,全国压缩会议58.6万多个,13.7万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下放,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喊“停”,清理清退11.4万多辆公务用车,“三公”经费较活动开展前压缩530.2亿元……
又比如,全国查处涉及“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者6万多人,查处公款吃喝、参与高消费4144人,查处办事刁难群众3761人,查处对群众耍赖账5万余人……
应当看到,“四风建设”现阶段成果的取得还处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还没有到“药到病除”的阶段。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四风建设”绝不允许搞“曲终人散”,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不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其关键是解决“不想”的问题。
从“不敢”到“不想”,这是一个从“被动”到自觉的过程。从个人来说,这需要从灵魂深处深挖,头脑中要有习总书记所说的“紧箍咒”,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从制度层面来说,其根本是要“从严治党”。只有按习总书记所说:“坚持知行合一,不断让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才能抓得实、做得深、走得远。”
为此,习总书记对“从严治党”提出八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严”字当头,是对当前“为官不易”“为官不为”新苗头的迎头痛击。如习总书记所说,对此“应当感到羞耻”,必须“严肃处理”,当前“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严”字当头,就是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要严要求、动真格,真实抓、抓真实,紧紧围绕关键环节、重要部位、重点工作严督实导、持续用劲。
“严”字当头就是不让“四风建设”只是一阵风,不让风头过后四风问题“涛声依旧”,不让“牛栏关猫”的尴尬出现。
“四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按照总书记所要求的必须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必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必须严字当头、从严从实;必须层层压紧、上下互动;必须相信群众、敞开大门这6个必须去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好党的作风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