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专业人士暗帮暴恐组织“舆论战”
国际暴恐势力采取的“造势”手法也不断出新。科威特的暴恐研究专家阿里·哈马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与之前简单发个书面声明,或者匿名接受电话采访完全不同的是,国际暴恐势力的新舆论攻势充分运用了新媒体的各项技术与操作手法,并且是有专业人员参与的。”
哈马迪仔细研究了《哈里发的竞争者》杂志,他认为这本英文刊物的语言非常专业,完全按照英语使用者的逻辑思维方式下笔,看上去与西方大报刊报道风格没有什么两样。据哈马迪掌握的情况,一个化名“阿布·奥贝达·伊斯兰巴迪”的英籍男子主动提出愿意办这份杂志,并且从伦敦潜往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当面向恐怖组织头目陈述其办刊的理念:扭转西方媒体主导舆论场的局面,以世界性语言的方式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左右全球各地青年的思想。有英国反恐怖专家向哈马迪透露,此人不但有在英国大媒体从业经验,而且还对全球反恐怖手段颇有了解,因为他主编的第一期杂志就教他的目标读者如何通过网络与杂志编辑部联络而又不被发现的小技巧。
卡塔尔媒体自由中心研究员法塞尔·塔希姆·塔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伊斯兰国”十分注意英文杂志的“可读性与适用性”,比如说《佐拉》最新一期的报道除大讲“圣战”故事外,还聚焦女性如何当好“圣战勇士好老婆”的专题。有的文章指导女性“怎么做可口且在战斗时方便食用的饼干”,“怎么用缝纫机修补和做服装”,“怎么在关键时刻担起护士和急救的角色”,“怎么煮出好咖啡”等。为扩大影响,《佐拉》还在推特上开设账号,以期吸引更多的“女性志愿者加入安抚‘圣战’勇士的行列”。
除了借助英籍恐怖分子的手笔蛊惑人心,“伊斯兰国”还很会利用手中扣押的西方记者对外施加影响。杜塞也表示:“英国人质约翰·坎特利(2012年11月,英国新闻摄影记者坎特利与美国记者詹姆斯·福利被恐怖分子绑架,福利已于8月遭斩首——编者注)最初是穿着囚服在视频中亮相,呼喊打倒英国政府和支持‘伊斯兰国’的口号,但从10月起,‘伊斯兰国’突然让他以专业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战争焦点的叙利亚边境城市科巴尼,进行了至少6次‘现场直播’式的报道!”10月27日,“伊斯兰国”在网上公布了一段时长约5分钟的视频,坎特利在视频中称,科巴尼已在“伊斯兰国”掌控之中。
为提升新媒体的“品质”,“伊斯兰国”的杂志制作人员甚至动用了“空中拍摄”的方式。塔尼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我们最近发现,《佐拉》在报道伊拉克和叙利亚战事的时候,其网络版本配合的音像显然是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比如说双方激战的场面以及控制区全景。”
1/7英国青年竟因新媒体对“伊斯兰国”有好感
恐怖组织的“舆论攻势”已引起西方国家的警惕。英国《泰晤士报》不久前对英国境内超过2000名成年人进行民意调查,结果发现每7人中就有1人对伊斯兰国“有好感”,且以25岁以下居多。对此,伦敦国王学院宗教文化学教授马拉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这么多的英国年轻人善恶不分,原因主要有三点:不了解国际时政,对既定事情的叛逆,以及对传统主流媒体的不信任。马拉特说:“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只接触社交网站等新媒体,认为新媒体传播的才是主流,才是真相,而‘伊斯兰国’紧紧抓住了这一点!”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宗教研究项目主任克里夫·费尔德也表示:“这导致英国现在每周至少有5人离境去参加所谓的‘圣战’,并且至少已有500人在伊叙两国为恐怖组织卖命。”
杜塞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据我所知,现如今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打着‘伊斯兰国’旗号的武装人员有3.15万人,其中1.5万人来自外国,除了2000人来自西方国家外,中亚国家占了相当的数量,这包括3000至4000人来自塔吉克斯坦,约250人来自哈萨克斯坦,约100人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约500人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以及约360人来自土库曼斯坦。初步研究发现,这些人多数是受极端恐怖组织传媒影响后前去的。”
“中美应携手打响虚拟空间反恐战争”
科威特暴恐问题研究专家阿里·哈马迪日前参加了美方主导的反‘伊斯兰国’战争研讨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已意识到“伊斯兰国”等极端暴恐组织发动“新舆论战”带来的巨大威胁,所以开始向阿拉伯国家和其他盟友施压,要求大家携手打响网络空间的反恐攻防战。今年9月,前驻阿富汗美军司令约翰·艾伦受命领导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行动联盟,他认为,所有美国的盟国都有责任阻止极端暴恐思想在互联网上扩散。
哈马迪说,作为牵头协调反“伊斯兰国”军事行动的美国上将,约翰·艾伦称,这场网络宣传战的重要性与对恐怖组织的军事打击和金融制裁同样重要。参加研讨会的一名美国助理国务卿也表示,不但要组成反恐军事联盟,还要组建“信息战联盟”,虚拟世界的战场跟现实战场一样重要,如果在互联网战场上失败了,那么现实军事行动也不可能成功。阿联酋外长也在会上坦言:“如果在民意上失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打赢反恐怖战争,不可能击败‘伊斯兰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资深研究员杜塞向《环球时报》记者建议:“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是要在APEC会议期间与中国领导人谈反恐合作吗?中方完全可以向美国提出,进行互联网等虚拟空间的反恐合作。那样的话,既是对全球反恐怖战争的贡献,也会大大减少外界对中国打击暴恐行动的指手画脚。这应该是一次好机会。”
国际社会对中美在反恐领域加强合作持乐观态度。路透社11月3日报道称,中美两国领导人本月的会晤可能在加强反恐合作问题上达成共识。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表示:“美国坚持2002年政府作出的‘东伊运’为恐怖组织的认定。”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外国政策项目主任马丁·因克斯认为:“这对两国关系来说是积极的。我们应该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愿意也将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