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国产高端碳纤维生产不稳 产能相对过剩
2014年10月11日 14:47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2014年上半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材料产业生产平稳增长但总体趋势放缓,主要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但投资额有所下降,部分高端材料生产不稳定,以及部分产品价格下降,推广应用困难造成产能相对过剩等,给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困扰。新材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和产品高端发展的关键,投入高、风险大,迫切需要政策的重点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新材料产业增长放缓。根据各市经信委上报材料统计,上半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增速呈放缓趋势,完成产值724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南京实现产值871亿元,同比增长14%;苏州实现产值1982亿元,同比增长4.1%;无锡实现产值1080亿元,同比增长4.02%;连云港实现产值229亿元,同比增长26.7%;扬州实现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14%;泰州实现产值440亿元,同比增长23.37%。从增长速度看,各市有一定的差异,南京虽然实现了14%的增长,但相较于一季度,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苏南其他地区增长速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苏中、苏北地区新材料产业保持较快程度增长。在产业总量上,苏南五市遥遥领先于其他市,这些城市的新材料产业增速放缓直接导致全省新材料产业增长放缓。

(二)主要投资项目进展顺利。2014年南京市在建的新材料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170.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69.1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33.5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48.5%;无锡市投资在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7个;今年上半年,苏州在建项目309个,已完成投资173.6亿元;南通2014年上半年亿元以上新材料在建项目共33个,总投资174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66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33.7亿元;淮安市在建的项目32个,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扬子石化-英力士合资建设65万吨/年苯酚丙酮项目,总投资31.5亿元,计划2年时间建成投产,目前正在进行工商注册手续和公司成立准备工作;张家港扬子江石化有限公司12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及40万吨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PTPE项目总占地面积为653亩,规划的93个主项已全部开工并进入安装后期。其中25个主项建设基本完工,已进入预验收阶段,预计今年四季度将进入生产准备和试生产阶段;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20万吨超细超仿真复合纤维与2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二期)总投资最大,达31.5亿元,占地1000亩,新增厂房等建筑物总面积20.9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周期16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年产50万吨超细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可新增销售100亿元。目前一期竣工,二期基础土建工作已经开展。

(三)纳米材料、膜材料增长较快,高端碳纤维产品生产不稳定。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企业从最初的72家增长到220多家,2014年上半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预计全年产值增长速度近50%,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将达到或超过20家。1-5月南京市膜材料产业较快增长,完成销售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54.4%。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1.04亿元,增长39.7%。碳纤维材料生产方面,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销售收入4043.65万元,同比增长6.8%。共销售碳丝447.4kg,同比增长122.9kg,增长率37.9%;平均售价为84.1元,同比每公斤下降1.23元,下降率1.4%;中简科技公司、江苏航科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5月都在进行生产线技改。1-4月,全省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完成产值为28802.9万元,同比下降25.9%;实现销售收入为27341.3万元,同比下降39.4%;利润为-853.9万元、利税为-327.9万元。产量(REO计,下同)为1107.2吨,同比下降15.1%;销量1290.9吨,同比25.6%;出口量344.9吨,同比下降22.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新材料生产企业缺少必要的政策优惠。目前来看,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较大,但在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并没有相应政策扶持,制约了企业快速成长。

(二)是产学研用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不畅。上游企业生产的新材料,市场认知度不高;而下游企业在新材料应用上怕承担风险。新材料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需要产学研用及上下游企业合作。以碳纤维产业发展为例,国内碳纤维的主要性能指标虽然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树脂、上浆剂等配套产品的不完善,所以产业整体质量不高。

(三)是公共服务欠缺造成信息不对称。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之间信息交流仍然存在着较多障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于政府政策、行业信息了解较少,很多政策不能切实有效地得到落实。缺少信息服务和有效的行业管理,部分新材料项目盲目上马,导致产品产能过剩。

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制定标准,加强对新材料的认定。新材料产业跨度大,产品种类多,与传统产品界线不明显,特别需要制定标准,加强对新材料进行认定。对认定为新材料的产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快速发展。

(二)加强统计,适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导。当前,各地、各部门统计口径不一致,统计数据相差较大,信息发布混乱。需要加强与统计部门的合作,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使统计更科学,数据更准确,有利于引导产业更健康地发展。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材料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鼓励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与生产企业,共建新材料技术创新基地、开放式研发平台等,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尽快实现多方合作,加速新材料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

(四)制定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开展重大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填补国内空白、市场潜力巨大、有重大示范意义的新材料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研究探讨新材料示范应用风险补偿机制以及促进新材料首批次示范应用的财税、金融等政策,不断改善新材料发展应用环境。围绕重点新材料发展领域,申请实施一批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专项,提升我省关键新材料及器件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水平。

(五)加强市场开拓。积极展示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推动行业技术合作。协调组织好新材料重点企业参加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通过组织产品展示、技术交流、项目推介、招商引资、贸易洽谈和举办报告会、发布会等系列活动,宣传我省新材料成果,开拓国内外新材料产品市场。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