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央视新闻探秘“三线建设” 816地下核工程洞体
2014年10月10日 13:20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纪念新中国建设者央视探访816地下核工程洞体

816核工程洞体内的标语


共和国65年风雨征程,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铭记。在重庆涪陵的大山深处,有一座全亚洲最大、20多层楼高的人工洞体,它可以抵御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的冲击,被喻为“人工奇迹”……昨晚(10月6日),央视新闻特别节目探秘“三线建设”时期最高核机密——816地下核工程。

816洞体隐匿在武陵山脉的大金子山,除了一根150米高的烟囱,这里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迹。我们此次探秘的第一站,是洞体的核心部分主反应堆大厅,也就是101大厅。

韩工告诉我们,耗资7.4亿的816洞体,总占地面积10.4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足球场。穿过一道小门,30多米高的101大厅就映入眼帘。

816洞体共有13层,9层的控制室是核反应堆的大脑,这里有着当年中国最先进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组。

紧接着韩工带我们来到了尚未对外开放的核原料储藏室,之所以还没开放,是因为这里由大大小小的水池组成,道路狭窄,没有光线,每走一步都要极其小心。

1966年5月,816洞体正式开工,当时,6万多名建设者每天24小时不分昼夜地工作,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危险和牺牲常常不期而至,1974年12月22日晚上,就在工程接近尾声时,一处取水口工地又因电路走火,引发了爆炸。

816洞体附近有一座“一碗水”烈士陵园,当年牺牲的71位烈士都安睡在这里,一位名叫周德全的老人,曾一辈子守在这里。当年,每有一位三线烈士送到这儿,老人都要从对面的山上背回一棵松树栽在他们墓旁。如今老人也已去世,竟没留下一张照片,现在儿子周启方接替父亲继续守护在这里。

40多年过去了,816洞体如今已成为旅游项目,供游客们参观浏览,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感受去触摸那段历史,并铭记下三线建设者们用热血青春所写就的光辉岁月。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