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有望装上“中国心”
国内一位权威航空发动机专家认为,“发动机的研制难度非常大,几乎不亚于再造一架飞机。”而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则是制约我国研制大飞机的主要瓶颈。
“涵道比”是涡轮发动机外涵道与内涵道空气流量的比值。同样的燃料,涵道比高的发动机,由于推进效率高,油耗低,可以飞得更远,载荷也更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指涵道比4以上的涡扇发动机,耗油率低、噪声小。这种发动机的研制投入巨大,周期长、风险大,一直被美、英、法、俄等少数国家的几家公司所垄断。
中国空军指挥学院教授乔良少将说,中国航空工业正在研发更强大的国产发动机替代俄产品,相关工作已接近尾声。国产新型大功率发动机的使用,未来将使运-20的最大载重量至少再提升10吨左右。唐长红说,即将配备运-20的国产发动机,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不久前,一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我国伊尔—76空中试验台试飞的照片曝光,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分析人士指出,这就是中国以“太行”发动机为基础,自行研制的涡扇-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称“WS-20”),将主要用于运-20,未来,还可作为大型客机、新型双发中型运输机、飞翼布局远程隐身轰炸机和第二代远程反潜巡逻机的主要动力。
运-20首飞时安装了4台俄罗斯的D-30KP2发动机,耗油率高,推力为117千牛。在测试的第二阶段,将安装国产的WS-20涡扇发动机,推力122千牛。
据外国媒体推测,WS-20发动机已经进入飞行试飞阶段,将在未来5至7年内投入使用。至此,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俄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大涵道比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国家。该型发动机不仅填补了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更是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可以说,迈过这道坎,中国航空发动机将正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太行”发动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其推重比达到8,即产生的推力是自身重量的8倍,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懋章说,“太行”发动机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成功研发,不仅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从“涡喷”向“涡扇”转变,而且使我国航空发动机实现由中等推力向大推力演进。他认为,“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正在筹谋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我国在军用和民用发动机方面都在发力追赶,‘太行’无疑大大缩短了追赶的时间。与运-20将装配上国产动力一样,我国C-919等大型客机也将拥有一个‘中国心’!”
有专家分析认为,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成功研发,将解决困扰中国大飞机发展的“心脏病”,以运-20、C-919为基础的特种飞机平台和其它新型飞机的研发速度必然加快。
2013年7月,美国智库“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公布了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的一篇文章,文章称,一旦中国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发成功并应用到运-20运输机上,估计可将其最大运力提升至65吨——不但可以为解放军三个空降师提供巨大运力,还可以运输中国军队现役的ZBD-09轮式步战车。环球网军事特约评论员雷泽认为,目前,我国除研制军民两用的涡扇-20发动机外,还在研制以C-919客机为装机对象的长江-1000A发动机,并计划生产具有世界超一流水平的LEAP-X发动机。除此之外,中国已在研究下一代推力为200至400千牛的多款先进大涵道比发动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大涵道比发动机的春天已经来临。 (驻陕记者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