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财经股票房产军事汽车历史时尚娱乐科技
文汇传媒 > 房产 > 楼市政策 > 正文
政策解读:“刚需”购房者究竟该何时买房?
2015年1月11日 13:02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自2010年以来,中国楼市经历了从一致看涨到一致看跌,再到如今涨跌众说纷纭的局面。

2014年年初受制于停贷风波、调控政策及经济不景气等影响,全年楼市低迷,彼时关于楼市即将崩盘的消息此起彼伏。由于悲观情绪蔓延。至后来成交量持续下滑。时至年末,“限购松绑”、房贷新政、降息等利好为楼市送来一缕阳光,而“去行政化”、趋于理性的楼市新常态也逐渐形成。

对于未来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究竟是涨是跌,学术界、企业界的声音不再一致,唱多和唱空派观点针锋相对,甚至对于楼市的唱多唱空成了一场“秀”。各方观点齐鸣,但是谁最关心楼市冷暖,房价涨跌?其实是普通消费者,尤其是那些有刚需、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2004,也就是十年前笔者刚来北京,彼时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万元,而2004年一季度,北京全市住宅销售均价为5826元/平方米。换句话说,居民平均收入一年可以买到3平方米房子。那时,只是房价大涨前夜,随后房价的走势甚至超出了当时最乐观看多者的预判。到了2014年,商品房成交均价达到了2.8万元,十年,涨了将近 5倍,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到4.5万元,居民一年的收入只买得到1.5平方米的房子。

房子变得越来越贵,买不起房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年轻人毕业后在社会上打拼一段时间,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买房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成为最关心楼市涨跌的一群人。这群人往往是“刚需”购房者,他们对于房价的涨跌,究竟有多少话语权?

房地产大佬们是房地产的供给方,对于他们的观点,经常通过各种声音被放大。此外,“刚需”购房者代表着房地产的需求方,他们人数众多,力量甚微,即便是在理论层面也无法与房地产商们抗衡。

楼市涨跌的混战是一场理论界的“秀场”,从“语不惊人死不休”到“秋后算账”,不仅仅博得眼球,也博得声望。徘徊于楼市门外的普通购房者,如果根据各自业内专家的声音来判断何时买房,只会更加迷茫。笔者认为,非投机购房,不需要太关注房价涨跌,能力范围之内购得一屋,即便随后如何暴涨暴跌也与己无关,岂不更好?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