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向好”—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亮出了今年上半年北京经济发展“成绩单”。在房地产业“降温”的同时,北京上半年完成了GDP7.2%的增长。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北京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同比进一步出现下降。与此同时,北京财政收入对于房地产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降低。
“北京不会轻易出台新的房地产政策。”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北京不会轻易放松限购等措施,否则会削弱结构调整的动力,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限购令”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一周前,河北保定人刘晓(化名)从位于朝阳区石佛营的一家房产中介辞职。
“整整两个月没卖出一套房。”刘晓说,店里近几个月至少已有5个同事离职,多数都选择了转行。
28岁的刘晓经历了北京房地产市场繁盛的时期。那时候石佛营东路一条并不宽的街两边,有着十几家大大小小的房产中介,业绩好的业务员一个月能卖出十几套房。
不过,过于依赖房地产的地方经济增长模式,几年前起已被诟病。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急剧膨胀带来地方政府的卖地热情,令地方经济增长滑入了一种依靠“土地财政”拉动的畸形模式。
2012年,北京市财政部门一名负责人曾坦言,北京的财政收入“如果谈问题”,就是财政收入中来自房地产的税收比重较高,此前基本能达到20%左右。而北京土地资源稀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财政主要依靠房地产收入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2010年起,北京市已主动采取了限房、限车等措施。同时,在经济增长上开始专注于结构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