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了1万四千个遇难者的名字,现在大约有1万六千个,距30万人的数据还有很远。这个工作很艰苦,还在进行。但如果新发现名单还需要从档案去找新的材料,而南京的两个档案馆基本都被我们调查过了,现在要去别的地方去挖掘,比如到台湾。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李丹丹,原题为:《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仅有1.6万名字被找到》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张宪文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介绍大屠杀史料研究和遇难者名字收集进展
张宪文,1934年出生于山东泰安。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
张宪文从事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主持编写的72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被认为是翔实而权威的大屠杀史料集。
在首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张宪文所在的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联合南京部分学者根据《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编纂了三部五卷有关南京大屠杀史实与历史的公众读本。
半世纪前只有几人研究南京大屠杀
新京报:从事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长达半个多世纪,你是如何开始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的?
张宪文: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从1960年开始,目前已进行了54年。当时只有4个老师做这方面的研究,都谈不上规模。这些老师的主业是研究日本史,而我本人主要研究中国现代史。
虽然南京大屠杀是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但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研究主线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研究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其实从全国来看,也就这么几个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后来我们编了一个关于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小册子。小册子已经排好版后,准备刊印了。但是1972年中日建交,出版社认为这本书可能不利于中日友好,最终就没出版,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
新京报: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何有所变化?
张宪文:80年代初,日本文部省审查批准的历史教科书中,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中国”,这完全扭曲了战争的性质。日本右翼分子声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制造的谎言。这些谬论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南京召开了一系列的座谈会。这些座谈会有幸存者参加,当时还有两三千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