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华罗庚外孙忆:小时候只知邱少云黄继光
2014年12月1日 11:26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核心提示:“况且,那个年代,学校里挂着的都是邱少云、黄继光等人的画像,我并不知道华罗庚是学术上大有成就的人。”张震特别实在地说道。 

本文摘自:《人民文摘》2014-03-01,张震口述、杨菲整理,原题为:《我考外公华罗庚口算》

十五年,张震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乐此不疲,就像外公当年对数学充满热爱一样。当然,配音对于张震更大的收获,是他所体验的丰富的人物情感,可能要比很多人这一辈子都要多。

“我记忆中,他只是一个心脏不好、瘸着腿的残疾老人” 

“我小时候,根本不知道他有多伟大,多么有成就,在我眼里,他就是我的外公,是一个拄着拐杖、身体很不好的残疾老人。” 

华罗庚去世的时候,张震才9岁。对于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要理解《堆垒素数论》、优选法、统筹法确实很难。“况且,那个年代,学校里挂着的都是邱少云、黄继光等人的画像,我并不知道华罗庚是学术上大有成就的人。”张震特别实在地说道。 

张震的母亲是华罗庚最小的女儿华密,因为华密最小,华罗庚也更为疼爱和关照。张震也是家里孙辈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华罗庚有什么演讲也经常会带上张震,让他当小拐杖。 

“他会给我妈妈打电话,我妈就把我送过去。”不过,国家给华罗庚配的加长红旗轿车,张震只坐过两次。“一次是跟着司机去医院接他,还有一次就是他去世,把骨灰从机场带到八宝山。其实那次日本之行本来是没有被批准的,因为他之前已经犯过好几次心梗了。” 

华罗庚晚年身体很不好,但为了数学的普及和推广却屡屡出席各种学术活动。但每次活动回来,他就得靠吸氧来恢复。“那时候没有氧气瓶什么的,只有军绿色的帆布氧气袋,我就趴在那儿按,那会儿还不是自动输氧。” 

在张震的印象里,外公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房,除了研究数学,就是看书。“他喜欢看书,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他还喜欢写诗,但是他字写得特别难看。”张震笑着说道,“他自己也这么说。”

“我出题,掐着时间考外公口算,外公教我学统筹” 

在上小学的张震眼里,数学无非就是算数,比谁算得快。所以,张震还确实考过外公。

“我出题。掐着时间,我们俩进行口算比赛。” 

数学到底是什么?张震说,曾经一直觉得哥德巴赫猜想那才是数学,直到后来才明白,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张震清楚地记得,外公给他举过一个例子——“你早上起来烧一壶开水需要5分钟,刷牙、洗脸要3分钟,怎么统筹安排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都做完?” 

“这就是统筹,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包括优选,什么是最好的,你用最好的发展下去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张震坦言,这些数学思维在他现在所从事的影视行业也同样重要。 

华罗庚有一绰号——“罗呆子”。因为忙于钻研学问,华罗庚实在没有精力顾及家务和孩子们的学习。“家务都是我外婆料理。但他也只是在专心做学问的时候才会伸手拿到什么吃什么。还没到生活不能自理的书呆子的份儿上。” 

在张震的记忆中,外公每次出国回来还都会给大家带一些当地特产。 

其实除了研究数学,华罗庚也喜欢文学,在棋艺方面也很精通。家里还留着一张他和孩子们坐在院子里下围棋的照片。 

因为精力有限,因为国家需要他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对于子女的学习,他很少能顾得上。好在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们也都很自觉。张震的母亲华密从陕西插队回来考上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是华罗庚最高兴的一件事。 

“其实活到现在,我才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张震感慨道。如今已37岁、从业15年的他也刚考完研。“很多事情你不经历,你感悟不到。很多东西必须要回到高等学府,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习。” 

“我两岁就能朗诵《满江红》,从小热爱文学。配音演员本不该存在” 

在张震家的书柜里,满满当当地摆放着3000多张DVD,还有不少早年花血本——一百块一张买的。 

“做什么事都得动脑子。我没有学过表演,跟别的配音演员来比,这是我的弱项。但是我会看,甚至一部片子看好几遍,看完了我会去想,包括像《入殓师》里的情节我没有经历过,但是我有想象力。”说起自己的老本行,张震颇有心得。 

“我两岁的时候就会朗诵《满江红》。”张震得意地说道,“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喜欢文学。”机缘巧合下,张震认识了国家著名播音员方明和张颂老师,他们都觉得张震有这方面天赋,于是,张震便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毕业后,张震有机会留在中央电视台,但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更为宽松和自由的职业——配音演员。

从1997年从业到现在,张震给不少国内外影视剧配过音,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入殓师》,从《魔戒》到《终结者》《迈阿密风云》……再到最近各大院线正在热映的《逆世界》,也给陈道明、黄晓明、苏有朋、冯绍峰等国内知名演员配音。 

对于配音这行,张震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其实我们本来是不应该存在的。在国外,电视专题片、原创的动画片以及引进的译制片才需要配音。正常的国产电影、电视剧,严格来讲,实际上不需要配音演员的存在。我们被需要是因为:一、在拍摄的过程中,很多场景无法做到同期;二、同期戏相对来说比较费钱,而在中国最便宜的是人;三、前期演员台词不过关;四、整个剧情最后需要用改台词的形式重新梳理一遍。”所以张震常常很无奈地听到导演丢给他一句话——“张老师,我们的演员前面没有演好,后面就靠你这配音给他补了!” 

“既然如此,国产影视剧里最高的配音境界是我让你听不出来我在配音。”在给陈道明演的《康熙王朝》配音的时候,中间大概有十来集是演他年轻的时候,他跟组里提出来他自己录的话有负担,张震录完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听不出是配音的;包括给苏有朋演的《杨门虎将》配音,几乎没有人听出来是配音。 

心无旁骛、认真钻研——在这一点上,是有家族遗传的,包括时间观念。从小,华罗庚的言传身教就为张震培养了守时观念。当然,他还和外公一样爱抽烟斗。 

“反反复复看戏,揣摩人物的形象特点、嘴形特点,还有角色应该具备的性格特点和文化气息,找准了,那么我录出来的就是你,而不是我,这,就叫配音。”十五年,张震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乐此不疲,就像外公当年对数学充满热爱一样。当然,配音对于张震更大的收获,是他从一年配音的两三千集电视剧中所经历、所体验的丰富的人物情感,可能比很多人这一辈子都要多。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