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为蒋的股肱之臣,杨与蒋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密,杨的老友著名报人和史学家陶菊隐回忆说,1932年,他去南昌行营,拜访杨永泰的事后得知,在行营内,秘书长杨永泰的名次仅居委员长蒋中正之下,而居参谋长之上,像这种排列法,在军事机关中是绝无仅有的。
蒋介石与杨永泰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11月24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主持人):1936年10月25号是个星期天,武汉江汉关码头像往常一样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下午五点,码头上突然枪声大作,在场的人群是一片大乱,不过,身重数枪的伤者却临危不乱,他指挥自己的司机一路驱车向汉口一座外国人开的医院,一路狂奔,然后由于伤势过重,还没有抵达医院,伤者便不治身亡。死者杨永泰当时担任国民政府湖北省主席兼北省保安司令,当然他的身份和地位,并不仅限于此。
此人是国民党“政学系”的大佬,蒋中正的智囊,被蒋成为是“当代卧龙”,蒋中正在第五次围剿时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方针,就是处于杨永泰的建议,对于这个总方针,蒋中正曾经做了这样的阐述,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意思是指军队而言,用三分力量作战,七分力量来推行作战区的政治,以达到军事化的目的。围绕这个总方针,是八大工作要点。除了对作战地区的党政军民,实行军事化管理,国民政府还积极宣传二五减租、办理土地登记、组织农村合作社,同时招抚流亡民众、发放医药、实施救济、组织感化。国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在争取金钟支持上与中共一较高下。而这些工作都是由参与围剿的军队的党部负责实施。
当然文宣战也是必不可少,蒋中正提出的宣传是一种精神战争,政治工作和宣传中国比枪弹更为重要。他要求利用新闻书刊和组织“剿共宣传周”等多种方式,以文化围剿强化政治剿共。这里真是应了那句话,只要路线对了头,工作才能有干头。不得不承认,蒋的这个总方针在第五次围剿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后来在陈诚编纂的《五次围剿战史》之中,“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方针被列为第五次围剿取胜的七大因素之一,而作为这个方针的始作俑者杨永泰可谓是立了头功。甚至有后世的研究者称,正是杨永泰把红军逼上了长征路。作为蒋的股肱之臣,杨与蒋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密,杨的老友著名报人和史学家陶菊隐回忆说,1932年,他去南昌行营,拜访杨永泰的事后得知,在行营内,秘书长杨永泰的名次仅居委员长蒋中正之下,而居参谋长之上,像这种排列法,在军事机关中是绝无仅有的。
杨永泰被刺案凶手陈燮起真正谭戎轩,当场被捕,但是幕后指使究竟为谁,有多种说法。是民国的两大悬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