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小人最欢喜依附特权,谁的特权越多越大,谁就越是小人依附的对象。《史记· 李斯列传》接着说:李斯告诉他的老师荀卿,他想西行入秦,谋取富贵。因为人生一世,最可怕的事莫过于贫贱(“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本文摘自:《皇权祸国》,作者:史式,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为什么说李斯是敢吹敢拍的超级小人
本书在《前言》中就曾经说过:“皇帝制度是孳生小人的温床。”因为小人最欢喜依附特权,谁的特权越多越大,谁就越是小人依附的对象。《史记· 李斯列传》接着说:李斯告诉他的老师荀卿,他想西行入秦,谋取富贵。因为人生一世,最可怕的事莫过于贫贱(“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要想摆脱贫贱,只有拼命追求富贵。当时秦胜楚败,秦强楚弱,楚国残破,百业不振,留在楚地,富贵难求,只有到秦国去找机会。荀卿当时对此事表示态度没有记载,《李斯列传》中没有说明,但是据《盐铁论·毁学》中的记载,荀卿认为李斯此去不会有好结果。李斯到了秦国,一头钻进最有权势的丞相吕不韦的府中,又吹又拍,拼命钻营,不久,钻营果然见效,吕不韦引他见了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那么,他又献了哪些锦囊妙计?据《李斯列传》中说,这些“计”是: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即可以用钱财收买的),厚遗(送重礼)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进行暗杀)。
原来李斯的治国之道,只不过是收买、暗杀这些歪门邪道(特务活动)而已。李斯究竟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大政治家,还是一个只会搞阴谋诡计的政客、卑劣小人,也就一目了然,用不着多说了。
按一般常理来说,李斯在秦强楚弱,祖国残破,留在故乡,富贵难求的情况下,为了急于追求富贵,冒险入秦,采用一切小人的手段,拼命钻营,或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但是在他钻营有效,个人地位逐步上升之时,如果有心改弦易辙,放弃一些小人手段,渐渐学做一个正派人物,这样的机会并不难求,其实随时都是有的。
在他当了丞相之后,自己的言行举止原可以学得正派一点,不必老是跟小人赵高纠缠在一起。
这时他如能和扶苏、蒙恬有所接触,遇事多少说几句公平话,一定能赢得秦国群臣的尊重,赵高对他也会心存畏惧,不敢随意指挥他。在与各国诸侯的交往中,他如能多少采用一些正常办法,不要老是使用鸡鸣狗盗的黑社会手段,也能逐渐减少外界对他的敌视与鄙视,改变对他的恶劣印象。可他不此之图,自从一开头通过小人手段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一头栽了进去,再也无法自拔。一般人对于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故乡,多少总会有一些依恋之情。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楚人受害最烈。李斯原是楚人,他在秦廷掌握大权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忠于秦国,多次组织秦军,血洗祖国,一点儿也不手软,当时心肠是狠毒的,手段是卑劣的。他若不是先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咸阳市,等到各路楚军攻入咸阳,大家绝不会饶过他。最可笑的,是李斯在秦享受了二三十年的荣华富贵,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家乡上蔡。却在被赵高陷害,临刑之前,竟然想起家乡上蔡来了。《李斯列传》中说: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我想和你再牵黄狗出上蔡东门去打兔子,还办得到吗?)!”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在中国历史上,李斯以前早就有了小人;李斯以后,小人更是跟样学样,纷至沓来,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作者为什么要把李斯称为超级小人,这是因为在一大群小人之中,李斯确有不同凡响之处:
一、李斯是伪君子,真小人,还经常能够装出一副君子相、忠臣相,欺骗世人,欺骗后世。他在秦始皇时代当权二三十年,掌握宣传政绩的大权,先后在各地名山勒石纪功,既把秦始皇的功德吹上了天,也顺便把自己吹成了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学问家、文字学家,以讹传讹,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还留下了大量假象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去加以清除。
二、别的小人只会从主子已经得到的特权中去分享一杯羹,很难帮助主子再去扩大特权。李斯在他当权的二三十年中,不断地去吹、去捧,把秦始皇越吹越大,越捧越高,由此建立起一套前所未有的皇帝制度,使中国皇帝的特权跨越了中外古今所有的统治者,既超越中国三代的王,也超越外国的Emperor与King。无论是中国三代的王,还是外国的Emperor与King,在当权时总会上有神权或教权制约,下有一些民权产生,只有中国的皇帝登位以来,君权恶性膨胀,不仅民权无由产生,连神权、教权也成不了气候。君权既然全无制约,皇帝可以任意妄为。从此,依附皇权的小人李斯也就依附上了这个全世界唯一的“无限皇权”的超级秦帝国,当上了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超级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