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河南村民多年要求政府兑现新四军3万借条 已保存68年
2014年11月7日 14:26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核心提示:“已经保存68年了”,张志良给记者提供的借粮款收据原件是一张黄色老宣纸,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后更名南向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萬元,特给此据为凭。”

(图为:恩重所述欠条·)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程媛媛,原题:《河南村民多年要求政府兑现新四军3万借条 已保存68年》

昨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村民致电新媒体,称家中有一张1946年由新四军开出的借条,借条显示其祖父曾借给新四军3万元。该村民多年向政府要求兑现无果。今日,光山县财政局一负责人回应,相关部门已开始着手处理借条兑现。

“已经保存68年了”,张志良给记者提供的借粮款收据原件是一张黄色老宣纸,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后更名南向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萬元,特给此据为凭。”署名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并盖有江克成红色私章。借款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

借条右端印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左端附注注明所借粮款在今后政府征收田赋时,可凭此据抵消,未抵消完的剩余数额政治部保证偿还。

出借人张炎山是张志良的祖父,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人。 张志良说张炎山曾经在乡里经营中药店铺,家境富裕。

旧屋墙根现陈年借条

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在拆建旧屋时发现土墙缝里塞着一个红布包裹,里面正是新四军的老借条。“我没见过爷爷,听老一辈人说那时候他是乡里的首富。”张志良回忆道。

“借据是用黑色钢笔写的,因为氧化,所以现在看起来像圆珠笔。”张志良的侄子刘先生说。

地图显示,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南向店乡属于大别山区范围内。1946年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据村里老人介绍,江克成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驻扎于光山县,由于物资贫乏,部队向富足的家庭借了货币和粮食。

兑现借条为完成祖父遗愿

1950年左右,各地迎来了兑换借据的高峰期。张志良称,那时候祖父张炎山被划为地主阶级,于是将借据藏于墙缝里。

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发现新四军借据后,曾找到当地政府兑换,“就给几百元,我父亲没同意,又拿回来了。”张富友在家务农,已于1993年去世。“父亲的遗愿就是让我把爷爷的借据兑换过来”。

2005年至今,张志良多次向光山县人民政府反映借条一事,并要求兑现。当地政府在调查之后仍未实施兑换。

那边,老人晒64年前解放军欠条,价值或已超24万,有人出5万购买;这边,10张发黄的解放军64年前的欠条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64年前解放军向群众借粮的故事被这十张欠条让人们再度忆起,劫匪时期借粮借谷借面粉,如今,政府主动连本带利还6.6万元,在兑现仪式上,县政府强调“诚信政府”“红色资源”,村民将解放军64年前的欠条捐给县档案馆,还把到手的6.6万元钱捐给村小学和用于村里修路。此举引起热议。解放军64年前的欠条,是否是“借粮食五六十担,还粮食五六十担”这样简单?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