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哲学家斯宾诺莎半生颠沛 二十五岁开始隐居
2014年11月4日 13:27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核心提示:这是半生颠沛的斯宾诺莎在生命最后阶段证明自己可以拥有世俗荣耀的绝好机会。他回信说:“公开讲学从来不是我的意向……由于一种对宁静生活的爱——这种爱我认为我在某种程度上能获得的——我不得不谢绝这一公共的教职。”

斯宾诺莎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苏北,原题为:《哲学家斯宾诺莎半生颠沛二十五岁开始隐居》

斯宾诺莎(1632—1677)出生于阿姆斯特丹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活了四十五岁。他二十五岁就开始隐居,不是因为能预知自己难享长寿,而是缘于趋向安静,向往自由。

1673年2月,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布里齐乌斯奉王室之命写信给斯宾诺莎,邀请他担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为此承诺此教职“享有哲学思考的最大自由”,但须以“不会滥用这种自由来动摇公众信仰的宗教”为前提。

这是半生颠沛的斯宾诺莎在生命最后阶段证明自己可以拥有世俗荣耀的绝好机会。他回信说:“公开讲学从来不是我的意向……由于一种对宁静生活的爱——这种爱我认为我在某种程度上能获得的——我不得不谢绝这一公共的教职。”他顺带给予有限度的自由以强烈回应——“我不知道为了避免动摇公众信仰的宗教的一切嫌疑,那种哲学思考的自由将应当限制在何种范围。”

在斯宾诺莎看来,思想和言论自由即“我们想什么就说什么的自由”,无所谓大小。他曾抵抗某些传教士的淫威,为全力捍卫自由付出沉重代价。

1656年,斯宾诺莎因为坚持思想自由、怀疑灵魂不灭、否认天使存在等,被犹太教会永远革出教门。教会还要求市政当局下令把斯宾诺莎驱逐出阿姆斯特丹。

斯宾诺莎因此进入了持续不断的流徙状态。以行迹动荡为代价,斯宾诺莎维护了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并在流徙过程中保持着持续的著述。《神、人及其幸福简论》、《知性改进论》、《笛卡尔哲学原理》、《神学政治论》及其最重要的著作《伦理学》等,多是这一过程中动笔或完成的。

在动荡不已的岁月里,斯宾诺莎从事其哲学著述的同时,不断以通信方式与他人讨论问题,表达观点,形成与其专业著述并行的另一条言论脉络。斯宾诺莎的书信,大部分是针对友人或论敌对其学术思想和观点提出的疑问作出答复。这种语境下,其思辨和语言往往比学术论著中的更透彻、更犀利、更易于理解。另,斯宾诺莎的代表作《伦理学》,是以几何学方式陈述的。他认为这是最明白晓畅的表述方式,但对多数现代读者来说,不免隔膜。欲理解其思想精髓,还须借助其书信。

斯宾诺莎信奉自然学说,认为一切皆在自然中,或说“神即自然”,但在神学盛行时代,却被指责为搞无神论。他曾在信中反驳道:“无神论者惯于对荣誉和财富孜孜以求,……我却历来都嗤之以鼻。”这句话启发了后人从书信理解斯宾诺莎的另一重要途径——知行合一。他坚持哲学认识和生活伦理一致,学术主张和生活实践一致,求真和求善一致,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斯宾诺莎可以因此获得最大程度的心理宁静。

斯宾诺莎去世三百多年来,他的朋友和研究者陆续找到他和与友人往返书信八十七封,其中斯宾诺莎自己写的五十封。歌德曾在《歌德对话录》中评价说:“斯宾诺莎的书信是我们在正直和人道的世界里所能读到的一本最有趣的书。” 

(《斯宾诺莎书信集》,商务印书馆,1993 年9月第1版)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