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晏婴对景公说:“作为一个大臣,将国君的赏赐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来,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上对不起国君,下对不起百姓,聪明人是不会干的。所以,请您不要再赏赐臣下了。”
晏子使楚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肖莹,原题为:《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清代康熙皇帝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也有着自己的共享方式,就此留下了一段段清廉佳话。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侈之风盛行,齐国的丞相晏婴是当时的一个异类,他用一生的清廉书写了廉吏二字。
晏婴平时只穿粗布衣服,只有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的时候才穿上一件狐皮大衣,而且这大衣一穿就是三十多年,不止如此,他每日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有一次,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他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许多黄金以供他招待客人的开支。不料晏婴不肯收下,景公派人送了三次,他还是执意不收。晏婴对景公说:“作为一个大臣,将国君的赏赐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来,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上对不起国君,下对不起百姓,聪明人是不会干的。所以,请您不要再赏赐臣下了。”
晏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又被晏婴拒绝了。景公不高兴了,便问他为何不收。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我若是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倘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不能禁止了。”
晏婴的相府地处闹市,且阴暗狭窄,景公提出为他修造僻静宽敞的新宅院,也被晏婴婉拒。不过,齐景公不死心,趁晏婴出使他国之时,为他新建了一处豪宅。晏婴回国后,马上就从新相府搬回了原来的住处,并将新相府加以改造,分配给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到了晚年,晏婴不仅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赏赐,还向齐景公提出将原来赐他的封地退回去。
三国田豫
赏绢五百匹不留一匹在自家
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清官,刘备曾叹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他就是魏国大将军田豫。
田豫清廉节俭,君王赏赐给他的东西,常常分送给将士们。正始元年,朝廷拜田豫为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封为振威将军,兼任并州刺史。边陲许多部落听到他的威名,纷纷前去拜见田豫,并送上牛马等礼物,每次田豫都记录在册并送入官仓,从不拿到家里去,所以他家非常清贫。
据《三国志注》记载,某部落的使节认为牛马等都太显眼了,不如送黄金,就秘密地藏了三十斤黄金,对田豫说:“希望您能屏退左右侍从,我有话想和您说。”田豫让身边的人回避,部落来使跪下说:“我们看到您十分清贫,所以送您一些牛马,但您却把它们交给了官府,今天秘密地送些黄金给您,可以作为您家中的财产。”田豫暗想,如果当面拒绝恐会伤了和气,于是故意张开宽大的衣袖收下了黄金,并感谢他们的好意。
等到部落使节回去后,田豫立即将这三十斤黄金全部交给官府的库房,又把这一情况写了奏折告诉皇帝。皇帝看后,下诏表彰他说:“春秋时有个魏绛,为表示与戎族的友好,光明正大地接受他们送来的礼物。如今你举袖接受鲜卑送来的黄金而交公,更显磊落。我十分赞赏你这种做法。”并且赏赐田豫绢五百匹。收到赏赐后,田豫分一半藏在公家的仓库里,以备奖赏立功的将士,另一半则送给部落使节,以答谢他们送来黄金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