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新月社诗人。四十年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诗篇《死水》作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美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引起的悲愤心情。诗人在国外时激情地歌唱着“如花的祖国”(《忆菊》),可是现实给予他的只是荒凉与破败,混乱与杀戮,使他经受着莫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早期的诗虽也不乏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清新气息的偏什,但大多数均沉溺于个人情感之中,情调比较低沉。《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徐志摩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县人。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等。1932年7月,艾青团从事爱国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即其中之一,带有自传性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手推车》作于1938年初,是艾青名作之一。
陈敬容,曾用笔名蓝冰、成辉等,1917年生,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等。陈敬容是“九叶”诗派的女诗人,抒情诗《铸炼》写于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战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刻。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之歌》、《生命的零度》等。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因而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著有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阿垅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原籍长乐县),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贯穿全书的,是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
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又名爽、霜,江苏常州人。文学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等。《一种云》写于1931年。他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出旧中国无比黑暗,呼唤着革命胜利的前途。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等。丽尼的散文以抒情见长。《鹰之歌》抒发了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陆蠡(li2)(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1942年,他作为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负责人,被日本敌特机关逮捕,在狱中英勇不屈,最后被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池影》)。作者极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xie4)林,江苏泰兴县人。作品有《西林独幕剧集》、《妙峰山》等。《压迫》是丁西林1925年创作的一出独幕喜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著作有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等。《桃园》是一篇以美和爱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王阿毛。她是一个病孩,但她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美,充满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永远有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她喜欢枝叶繁茂的桃树,而不喜欢它的凋谢。秋天到了,她渴望在桃园中有橘树。她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不和谐的行为:她父亲打她母亲,而母亲则把父亲关在门外。小女孩的父亲王老大种植着桃园,对他的孩子倾注着深厚的爱,甚至把他的酒瓶连同打酒的钱去换她所要的“桃子”,但他并不理解他的孩子的爱美的心理。小说表现了功利观念会破坏美的思想。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丘县人。未名社成员,以写乡土小说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拜堂》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情景。
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主要作品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许地山(1893-1941),原名许赞坤,福建龙溪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等。《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
张爱玲(1920-1995),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其成名作《倾城之恋》和代表作《金锁记》均收入小说集《传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