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个人成就
《甲骨文字研究》 | 《卜辞通纂》 |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 《青铜时代》 |
《十批判书》 | 《奴隶制时代》 |
《天狗》 | 《笔立山头展望》 | 《诗的宣言》 |
《凤凰涅槃》 | 《血肉的长城》 | 《炉中煤》 |
《春莺曲》 | 《莺之歌》 | 《太阳礼赞》 |
《天上的街市》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
《罪恶的金字塔》 | 《夜步十里松原》 | 《黄浦江口》 |
《战声》 | 《骆驼》 | 《晨安》 |
《静夜》 | 《霁月》 | 《郊原的青草》 |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 |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 《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 《太阳问答》 |
《咒麻雀》 | 《钢,铁定的一〇七〇万吨!》 | 《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 |
《四害余生四海逃》 | 《流溪河水库观鱼》 | 《女神》 |
《星空》 | 《瓶》 | 《前茅》 |
《恢复》 | 《战声集》 | 《新华颂》 |
《骆驼集》 | 《百花齐放》 | 《沫若诗词选》 |
《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 |
《女神》 | 《长春集》 | 《星空》 |
《潮汐集》 | 《骆驼集》 | 《东风集》 |
《屈原》 | 《新华颂》 | 《迎春曲》 |
《屈原》 | 《南冠草》 | 《武则天》 |
《虎符》 | 《卓文君》 | 《聂嫈》 |
《棠棣之花》 | 《王昭君》 | 《高渐离》 |
《孔雀胆》 | 《蔡文姬》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 《甲骨文研究》 | 《卜辞研究》 |
《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 | 《十批判书》 | 《奴隶制时代》 |
《文史论集》 | 《郭沫若文集》(38卷) |
《茵梦湖》 | 《少年维特之烦恼》 |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
《雪莱诗选》 | 《石炭王》 | 《艺术的真实》 |
《浮士德》 | 《政治经济学批判》 | 《战争与和平》 |
《沫若译诗集》 |
《黄浦江口》 | 《诗集女神》 | 《瓶》 |
《前茅》 | 《恢复》 | 《水平线下》 |
《我的幼年》 | 《漂流三部曲》 | 《山中杂记及其他》 |
《黑猫与塔》 | 《后悔》 | 《黑猫与羔羊》 |
《今津纪游》 | 《桌子跳舞》 | 《文艺论集续集》 |
《创造十年》 | 《豕谛》 | 《沫若书信集》 |
《北伐途次》 | 《甘愿做炮灰》 | 《战声》 |
《羽书集》 | 《话剧屈原》 | |
《蒲剑集》 | 《棠棣之花》 | 《虎符》 |
《屈原研究》 | 《今昔集》 | 《孔雀胆》 |
《南冠草》 | 《青铜时代》 | 《先秦学说述林》 |
《郭沫若全集》 | 《十批判书》 | 《波》 |
《苏联纪行》 | 《归去来》 | 《南京印象》 |
《少年时代》 | 《革命春秋》 | 《盲肠炎》 |
《今昔浦剑》 | 《历史人物》 | 《沸羹集》 |
《天地玄黄》 | 《地下的笑声》 | 《创作的道路》 |
《抱箭集》 | 《蜩螗集》 | 《雨后集》 |
《奴隶制时代》 | 《沫若文集》 | |
《雄鸡集》 | 《洪波曲》 | 《蔡文姬》 |
《潮汐集》 | 《骆驼集》 | 《武则天》 |
《李白与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