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民俗专家忆1953年国庆:上午游行下午跳集体舞
2014年9月25日 16:19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讲述】

1965年

专注敲鼓没看城楼

1965年“十一”,我正上初三,是学校鼓号队的小鼓手。那天一大早,我们就在东单的一条胡同集结,准备参加天安门国庆游行。周围是各个工厂的彩车,记得钢铁厂的彩车是一个炼钢炉的造型。游行开始了,我全神贯注地敲鼓,都没抬头看一眼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家领导人。等到队伍走到西单,我们就解散。

下午,我们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跳舞。每个单位有自己的一块地,大家围成一个大圈,里面是一个小圈,一起跳集体舞。那时,男生一般都是白上衣蓝色短裤,女生穿的都是花裙子,上身是白衬衣,再套一件小毛衣,脚上穿着小皮鞋或白球鞋。跳起舞来,裙子随着转动飞舞,特别好看。

1968年

听着红歌跳起舞

1968年“十一”国庆,正值“文革”初期。我们晚上6:30进入天安门广场跳舞活动,跳的舞主要是《北京的金山上》和少数民族同胞为解放军战士洗衣服的《洗衣歌》,直到10:30散场。那时,参加跳舞的学生是要政审的,活动中就连上厕所也有相应的规定。

那次活动很难忘,加上我是10月生人,此后我特别注意收藏“国庆”题材的收藏品,包括开国大典的请柬、1952年9月30日毛泽东在怀仁堂举行的招待会请柬、多个年份的天安门广场两侧观礼台胸条等,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看到它们)我仿佛到盛典现场、走进受阅队伍……

1985年

游园玩上电动飞机

1985年,我曾参加了在中山公园的国庆游园。那里的电动小飞机是新装的,在当时的北京公园里很罕见的,可以说是当时最“潮”的游乐设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玩上。那时家长不会一直跟在孩子后照看,而是在不远的地方等着。结果,我玩完滑梯后,发现找不到我妈了。旁边一个小男孩跟我说,有个地方是专帮孩子找妈妈的,就领着我去了广播站。广播播出不久,我妈妈就找到我了。结果那天我跟我妈走失了三次,第三次去广播站时,工作人员看见我直乐:“你怎么又来了?”

那会儿,大家的防范意识没有现在这么高,可能是坏人没现在多。

1999年

广场翻花充满自豪感

1999年50周年国庆庆典当天,我和同学在广场上做“花海背景”,根据广场北侧灯杆上绑的红绿灯信号,翻花、拼各种图案。

其实翻花很简单,但要根据信号把不同颜色的纸花“翻得”整齐划一,我们之前练习了4个月。那会儿我在师大二附中上高三,学业非常紧张,但每天下午都要练习。还有好几次晚上去天安门广场彩排,凌晨才回家。但是能参加这个活动非常自豪的,现在想起来,觉得这个机会太珍贵了,能展现自己、展现国家的风采。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