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中央组织部处分下来:撤销王近山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
党中央对王近山一撸到底,这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外。结果,原来信誓旦旦的妻妹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终于背弃了“爱情”,一夜之间离开他,无影无踪了。
下放黄泛区农场,依然保持军人本色
1963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在他家工作多年的公务员黄振荣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跟着去农场,照顾他的生活。王近山感动之余,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吗呢?”
“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小黄深情地说。
“我是个犯错误的人,你才20岁……”
但小黄看到将军落难,毅然和他一起收拾行李前往河南农场。
10月初,他们在河南结了婚,成了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王近山在黄泛区农场分管园艺,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小黄则在农场幼儿园工作。
1969年,“九大”召开。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瞅个空对毛泽东说:“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会打仗,官越做越小,现在日子不好过,建议主席过问一下。”
“谁?”毛泽东问道。
许世友说:“一个是王近山,一个是周志坚。他们虽然有错,但处理太重,应该恢复工作。”
毛泽东很干脆:“行啊,请恩来同志处理一下,不过,放虎归山,你们哪个军区要他们?”
“王近山,我要!”许世友自告奋勇。
不久,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王近山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一个月后,南京火车站,从郑州开往南京的硬座车厢里走出一对身穿褪色军装的的乡下夫妇,3名军职干部迎候在月台上,他们是27军军长尤太忠、12军军长李德生、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见到这位老头,立即“啪”地一下敬礼。随即,一位将军上前接过他手中的旧皮箱,说:“老首长,你还是这脾气,连卧铺票也不买。看,还有孩子呢,累坏了吧!”
这位老农装束的人正是原6纵主帅王近山。迎接他的,是他原来的部下——原16旅旅长尤太忠、17旅旅长李德生、18旅旅长肖永银。
告别人世,邓小平亲审悼词
1974年年初,王近山渐感身体不适。11月份大吐血,医生检查不出病情,经请示后决定实行手术检查,一打开腹腔,结果是胃癌。不幸的是,术后肠子又破了,造成肠漏,大便不断漏出,他又不得不开腹再做了一次手术。
一天,王近山在北京的结发妻子韩岫岩听到了他患癌症的消息,脸“唰”地白了。当初如果她冷静些不那么冲动,或许王近山的人生命运不会是现在这样。她的弟弟号称“一把刀”,是外科主任,她想如果让弟弟亲自主刀,或许可以挽救他的性命。
韩岫岩忍不住买了大包小包补品想去趟南京。可当她拿起电话接通王近山的一位老警卫员,含含糊糊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时,谁知对老首长忠心耿耿的警卫员至今不能原谅她,很不客气地说:“他说过到死也不愿再见到你,你去是不是想让他早点死?”
韩蚰岩木然撂下了电话,无语凝咽。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去世后,党中央非常重视。邓小平亲自审定了悼词,对王近山一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5月17日,南京军区举行的追悼会十分隆重,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许世友、李德生、陈锡联等,以及王近山的生前友好送的花圈,摆满了悼念大厅。追悼会的规模原定500人,实际参加的有1000多人。他为人民屡建奇功,得到了应得的崇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