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清政府“小金库”很公开 知县最少有几千两银子
2014年9月24日 11:27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晚清淮军、北洋新军的“小金库”很有名

晚清的军队也有“小金库”。“淮军自始至终,每年皆发饷七关有半……先以解款不到而致欠饷,既到,不以发饷,遂积成巨款。”这笔巨款就成了典型的淮军“小金库”(《异辞录》)。

这个“小金库”一直供直隶总督李鸿章提用。李鸿章去世时,淮军“小金库”里还有五百余万两银子——这都是淮军士兵的卖命钱——这笔钱最后被“项城(袁世凯)用以扩充新军,至六镇之多”。

其实,在晚清军队中,各营军官几乎都在不同程度地克扣士兵饷银入“小金库”。这也是当时清军缺乏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异辞录》记载,庆亲王奕劻掌权时,每年王府开销要三十余万两银子,亲王俸禄远远不够,怎么办?“邸(庆王府)中用度不足,咸知取诸北洋,然究于何项开支,何人过付,无人能测也。”其实这笔钱就来自于北洋新军的“小金库”。北洋新军继承了淮军传统,“(新军)六镇每月皆有截旷之饷不下三四万”,皆进了北洋新军的“小金库”。而且袁世凯还用活了这个“小金库”,每年都不动声色地进献给庆亲王三四十万两银子!说到这,您或许豁然开朗,明白为什么庆亲王那么重用、提拔袁世凯了。

慈禧“小金库”的银两最后竟不知所终

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是皇室财政和政府财政两大平行的财政收支系统。其实,皇室财政就是广义上的皇帝的“小金库”。

同治年间,规定每年由户部拨给内务府三十万两银子进皇家“小金库”。到了光绪癸巳年(1893年),已增至每年110万两。“户部岁奉孝钦后(慈禧太后)十八万,德宗(光绪)二十万,名曰交进银”,这“交进银”更是“小金库”之外的又一“小金库”。

据《清稗类钞》记载,皇家“小金库”大内银库“存(银)一千六百万两”。及至清末,慈禧的“小金库”中“尚有黄金三万两”——这里没提到白银。另一笔记《异辞录》的作者认为,“太后(慈禧)有私蓄三千万”,就是说,慈禧太后的“小金库”的数额达到了三千万两银子,“半在南苑,半在大内,皆用红绳束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保命要紧,根本顾不上“小金库”,但是留守大臣世续知道太后“小金库”的所在地,雇了日本使馆的士兵严密看守。于是,在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带着光绪皇帝回北京后,“慈颜大悦”,立即重用世续,“赏黄马褂,转吏部兼都统”。

许指严的《十叶野闻》更形容慈禧的“小金库”有“天文数字”。他说:“而慈禧所自积之镪,始终未悉其确数,或言计共二百兆两”,意思是慈禧的“小金库”有2亿两白银。这些钱最终都去了哪儿?有人说被日本人盗抢走了,有的说是被李莲英们给盗取、贪污掉了,等等,莫衷一是。

光绪、慈禧死后,隆裕太后掌管宫中,也学慈禧的样儿建立自己的“小金库”。但与慈禧相比,她真是小巫见大巫,大概数字为九千六百万两。不过她有理财头脑,把钱存进了外国银行赚取利息,据说以她妹夫载泽器重的盛宣怀为经理人。在清朝覆灭,溥仪退位后,曾“闻洋行有倒账之说”。但隆裕毕竟是个深居宫中的妇人,亡国之际,丧魂失魄,哪有精力余裕再追究她的“小金库”啊。而且,有人怀疑,“盛(宣怀)本狡狯”,那笔巨款可能早被盛宣怀私吞掉了。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