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个股基金期货
以《夜来香》闻名的李香兰 晚年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
2014年9月23日 09:22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当时中日两国关系紧张,这让身份特殊的李香兰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1937年,李香兰随同学到中南海参加一个抗日集会,当谈及“假如日军侵入北平怎么办”时,同学们群情激昂,纷纷表达抗日决心,惟有李香兰不知该如何回答。同学们鼓励她说:“告诉我们你的想法,你要怎么做!”李香兰脱口而出:“我要站在北平的城墙上。”一个是养育自己的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对十几岁的李香兰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后来她在回忆录中这样解释:“我只能这样说。……(站在城墙上,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

李香兰精神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由此可略见一斑。

明星生涯

李香兰有一位俄罗斯知己柳芭,两人童年时便成为挚友,在柳芭帮助下,她拜一位白俄歌剧演员为师,学习花腔女高音。李香兰天生丽质,通晓中日两国语言,又有一副好嗓子,所以很快便被伪满的奉天广播电台发现,录为专职歌手。1937 年8月,由“满铁”公司投资的电影公司“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成立。1938年,李香兰被“满映”招聘,随即出演了电影《蜜月快车》,这部影片奠定了李香兰“懂日语的中国少女影星”地位,后来她又连续出演了《支那之夜》、《热砂的誓言》和《白兰之歌》,很快便成为“满映”的当家花旦。

当时“满映” 有意识地拍些风花雪月的娱乐电影,极力宣扬美化占领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以掩饰他们侵略行径。在这些影片中,李香兰无一例外地饰演了一些纯情中国女子,爱上了日本男人,表达“中日亲善”的主题,所有的故事也都如出一辙。为了迷惑观众,“满映”故意淡化李香兰的国籍,人们都以为她是中国人,许多人特别是一些新闻媒体甚至当面质问李香兰:“作为一名中国人为什么参加拍摄侮蔑中国的电影呢?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李香兰很想向人们表白自己的身份,但又不能这样说,只好连连鞠躬道歉。对于这段经历,李香兰在自传中这样回忆:“当时我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只是按照大人们要求的去扮演交给我的角色。”这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当时没有也不可能料到,在繁华和荣耀背后还会隐藏着黑暗与阴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李香兰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决定从“满映”辞职,去上海发展。对于这段往事,她晚年回忆说:“我偶然间被身披‘战争时代’这件外衣的命运所操纵,人生中的每条道路都由不得自己选择。待到察觉时,我已被夹在相互争阋的母国中国和祖国日本中间,拼斗的火花溅满全身。”

沪上岁月

李香兰到上海后事业达到了巅峰,被誉为“上海歌后”,与沪上当红歌星周旋、白光、张露、吴莺音等人齐名,那首著名的《夜来香》就是此间推出的。而当时上海文坛最耀眼的明星首推女作家张爱玲,上海《杂志》社趁机在咸阳路2号搞了一场纳凉晚会,“邀请东亚明星李香兰女士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举行座谈”。

《杂志》社经常刊发张爱玲的作品,对这次李张会十分重视,特地邀请著名文人金雄白和《申报》社社长陈彬龢出席作陪。金雄白不知从哪儿打听到李香兰喜欢吃玉米,专门从自家园子里采了许多,李香兰喜出望外,称谢不已。

聚会中众人纷纷把“第一流的女作家和第一流的女明星”往一起凑,说些张编戏、李主演的片子会是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最后李香兰还和张爱玲合影留念。照片上李香兰脸朝镜头,面带微笑,张爱玲则侧身坐在椅子上,双目低垂,神情落落寡合。多年以后,张爱玲将这张合影收进了她的《对照记》,她在照片下写道:“一九四三年(此处张爱玲记忆有误,具体时间应该是1945年7月21日)在园游会中遇见影星李香兰(原是日本人山口淑子),要合拍张照,我太高,并立会相映成趣,有人找了张椅子来让我坐下,只好委屈她侍立一旁。”

这次聚会后不久日本就战败投降,李香兰被遣送回国,继续从事演艺事业,后与日本外交官大鹰弘结为夫妻,退出影坛。1960年代末,李香兰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再出江湖,采访了阿拉法特、曼德拉等政坛风云人物,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1974年,李香兰获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邀请,接受自民党提名,参加第10届参议院选举并当选议员,正式进入了政界。此后,李香兰历任环保政务次官、参议院冲绳及北方问题事务特别委员会委员长、参议院外务委员会委员长、自民党妇人(女)局局长等职,1990年代初从政界引退,担任亚洲妇女基金会副理事长,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当年那场战争的受害者、特别是慰安妇公开赔偿道歉。

1978年,李香兰率日本环境代表团访华,在当年“满映”的原址长春电影制片厂,见到了浦克、白玫等老朋友。老友重逢,李香兰分外激动,她动情地说:“我有两个祖国,中国和日本,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中国是我的故乡,所以去中国应该说‘回’中国。”

晚年李香兰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经常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教育日本青年莫忘历史,并在回忆录中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全都是事实呀!”2005年,已经85岁高龄的李香兰公开发表文章,劝诫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因为“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