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如今在镇江、扬州的街巷依然有“徐老虎”的传说,传说着他手可撕竹的超强武功,从土匪到上将的传奇沉浮,还有他两位改府为庵的出家夫人。这只“老虎”就是徐宝山。他生于镇江,死于扬州,连家乡的人也说不清他是好是坏。做土匪贩私盐,成地方一霸;辛亥革命中,率兵光复多镇;但最终投身袁世凯,被革命党人暗杀。
徐宝山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陈婧,原题为:《辛亥重臣徐宝山齐名黎元洪投身袁世凯遭暗杀》
引子
1913暗杀徐宝山“震惊朝野”
1913年春,中华民国政府刚刚成立一年,举国还处于动乱之中。但5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扬州军政都督府的一声爆炸盖过了所有的喧嚣。都督徐宝山被炸身亡的消息被所有报馆铺天盖地报道,消息震惊朝野。袁世凯痛呼“贼害勋良,深堪骇悼”,并亲拟祭文派人赴扬州悼念。副总统黎元洪通电各省,谴责此暗杀,并送挽联。康有为、章炳麟、张謇等人都送挽联哀悼。
徐宝山何许人也?能引此轰动?除了是扬州都督,此人还被临时政府授位陆军上将,部队达两万人众,而此前他只是一介江湖盐匪。有说法称“日载报章,传诵一时者,黎元洪外,即徐宝山也”。徐宝山也被认为是辛亥革命中最大的暴发户。
扬子晚报记者日前在扬州徐宝山曾经的将军府看到,如今这里已经是一个尼姑庵,名为“祗陀林”。庵内住着几位修行者,最年长的元庆师傅是扬州佛教协会前秘书长。87岁的她带领记者进入庵内,总共五进。她说,此庵就是徐宝山死后,他的二夫人和三夫人遁入佛门改建的。元庆师傅特意领着记者到徐宝山被炸死的房间,当年是签押房。
如今这里安静平和,当年却有怎样一番激烈?
发迹小篾匠变成盐枭,叱咤镇江“小香港”
在徐宝山出生的地方镇江,有一条纵观南北的大街——南门大街,历史上是商贩聚集的地方。1866年,徐宝山就出生在这里。据《江都县新志》记载,徐的父亲帮别人做竹器,子承父业,他做过一段时间的篾匠。15岁这年父亲去世,他的人生走到了转折点。
徐父去世后的徐宝山游食四方,练得一身武功,还很爱打抱不平,逐渐成为小头头。扬州市档案馆保存的政协文史资料记下了这个少年的一次骇人举动。当时,镇江京口驻防旗营的一个旗兵奸污一少妇,引起公愤,他查访到这个作恶的旗兵,挥刀砍下了他的头颅——这般剽悍,邻间畏惧称他为“徐老虎”。由于官府通缉,徐宝山逃脱,开始土匪生涯。
1893年,再次抢劫被通缉后,他投靠当时江湖著名的盐枭孙七。扬州市政协文史机构的徐凤仪老先生研究徐宝山多年,他告诉记者,当年镇江口的十二圩是重要港口,盐业使之成为一个灯红酒绿的时髦小都会,聚集了众多的外国人,有“小香港”之称。十二圩历来为盐枭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