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塚良雄1923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就是这个石井四郎的小老乡,在他16岁的时候,受到石井四郎的鼓动,作为少年兵和其他的三十几个少年兵一起来到了731。
筱塚良雄:接到了石井下达要开始细菌战的命令,开始大量培养细菌,有很多菌,沙母菌也就是一种破伤风菌,大肠杆菌,鼠疫等等,都是些有剧毒的细菌。研究的都是像鼠疫、霍乱、伤寒这样的有剧毒的细菌。
解说:731部队饲养了大量的老鼠,筱塚所在的田中班,就负责这项工作。
筱塚良雄:在我所在的田中班,在那儿接受指导培养跳蚤,我当时是在一个三楼,有一个暗室,在那里有一个木架子和一个水泥罐子。在罐子里养老鼠,那是一个暗室但温度非常高,我们轮流将死老鼠拿出来,再放进活的老鼠,我还做过收集跳蚤的工作。我们给老鼠注射鼠疫病菌。从老鼠身上采集携带鼠疫的跳蚤,后来知道这些带有细菌的跳蚤被用于战争。
张可伟:他们整理出的资料,731陈列馆有,到那你们要一份而且我向你推荐的这里边有一部分这个挺好的,这是日本宪兵队正史。
解说:70岁的张可伟老人,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执行任务被捕,之后被送到了731基地,尽管知道了父亲的下落,但是几十年来,张可伟几乎没有到这座杀人工厂里去祭奠过父亲,直到我们告辞出门前老人才慢慢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张可伟:他们到那里就整个失去了人的尊严,就是“圆木”。
陈晓楠:1989年在日本一些学者发现了一个日军陆军医院的遗址,遗址里留存了一些骨头,经检验是人骨。由于这些骨头的切割面不是正常死亡的样态,学者们认为这些遗骨很有可能是当年731部队做人体实验留下来的。为了做准确的鉴定,日方邀请中方研究者一起参与,高晓燕就是被邀请者之一。她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日关系的研究。高晓燕启程之前,一位叫敬兰芝的老太太,找到了她,给她一份自己儿子的DNA的检验报告。原来这位叫敬兰芝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在抗战的时候曾经是一名共产党的情报人员,被日本人抓捕之后,送到了731做人体实验,最后被折磨致死。老人听说在日本发现了731死亡者的遗骨她就希望能够根据儿子的DNA找到自己丈夫的遗骨。在自己死的时候,能够和丈夫的遗骨一起安葬,但是最终这些遗骨还是留在了日本。
解说:其实在731部队还在修建的过程中,石井四郎就已经开始了人体细菌实验,最开始进行的是鼠疫的实验。这些被培养出来的鼠疫细菌最终被注射到了鲜活的人体当中,731的军医们从受害人的反应中观察细菌的杀伤力。这些被实验的人在731统称做马鲁大,这个词的意思是“圆木”。
1938至1939年,石井四郎在“圆木”的身上研制出了鼠疫,伤寒霍乱这些烈性病菌。1941年因为他利用这些病菌的细菌战让他获得了带有天皇御印的高级勋章,731部队也因此得到了天皇的通令嘉奖,这次的细菌战就是湖南常德的细菌战。
陈致远(河南文理学院教授):这个投毒以后,他是11月4号早上投下了36公斤鼠疫跳蚤。
解说:这一次的细菌战使得常德7643人丧生,常德变成了一座死城,这样的结果让日本最高统帅非常满意。石井四郎自然就获得了最高的独一无二的嘉奖。在整个战争期间,除了石井四郎以外,没有任何一位军医获得过天皇的嘉奖。其实在常德细菌战之前,石井四郎还进行过其他细菌战。1939年7月,那时日军为进攻苏联,正在一个名叫诺门罕的地区和前苏联以及外蒙的十几万苏蒙联军激战,日军节节败退。石井四郎,接到军部命令,让他对苏蒙联军进行细菌侵袭。
陈致远:石井四郎的731部队他当时就没有这样一种通过飞机投放的细菌炸弹,能够起到作用,他只能够人工的去污染,这样导致731部队在这一次诺门罕细菌战当中它自己死掉了很多人,效果也不是特别好。
解说:石井四郎没有想到,日本兵反而成了这次细菌战的牺牲品,后来他为了能够保证细菌在最大程度上安全地发挥功效,可谓绞尽脑汁。除了鼠疫、霍乱、伤寒,石井四郎又增加了新的病菌研究项目。
电影里的这段内容在这本《井田日记》里得到了证实,这本日记的作者叫井田熊男,是当年日军支那派遣军的作战参谋。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在731里,用做性病实验的都是一些女性马鲁大,她们基本都是被俘的抗日分子。电影情节中731队员打骂马鲁大的行为,在《井田日记》里是被否定的。马鲁大在731里不但被禁止打骂,并且还会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甚至是水果,对体弱的人,还会配给他们维生素片。对于这样的行为,井田的解释是这样的,石井四郎认为,只有让马鲁大们保持良好的体质体能更好的用做实验。
这是电影《黑太阳731》里的一个情节,哭泣的马鲁大,正在被731的军医进行冻疮实验,这个情节和当年的情形几乎完全一致。
在用马鲁大进行的活体试验中,最令人发指的就是活体解剖。
大川福松现年84岁,曾是731部队活体解剖的主要参与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