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葬的是否真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遗骸,文物部门和学界一直没有认可。但葬后,当地村民祭奠不辍,一直延续至今。
海战战场游客不知闽籍英烈
除了“邓世昌墓”,大鹿岛上还有邓世昌雕像。这座雕像,是大鹿岛村委会于2002年7月28日竖起的。在月亮湾的中部,邓世昌雕像高4.8米,身穿北洋水师制服,双眼紧盯一望无尽的黄海。
这片当年的海战战场,除了邓世昌的“致远”舰,一起沉没的还有林永升的“经远”舰(详见本报昨日A03版)、黄建勋的“超勇”舰和林履中的“扬威”舰。在岛上,记者随机采访数十名游客,对后三者,游客几乎都表示“没听说过”,“不太懂”。
其实,在当年的海战中,这三艘军舰和“致远”舰类似,有着相似悲壮的作战历程,而且这三艘军舰的管带都是福州籍将领。
“超勇”和“扬威”是一对姊妹舰,由英国建造,建成之初,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巡洋舰,可13年后参加黄海大战时,已经远远落后于日本的军舰。据史料记载,海战刚开始,日本第一游击队(由四艘最新的巡洋舰组成)利用舰速优势,包抄中国舰队右翼薄弱的“超勇”、“扬威”,两舰虽老,仍进行顽强抵抗,先后击中日舰“吉野”、“浪速”、“秋津洲”和“高千穗”。
但在日舰的猛烈炮击下,两舰燃起熊熊大火。“超勇”舰体逐渐向右倾斜,但依然发炮不止。当天下午1时30分,“超勇”沉没,管带黄建勋落水而亡,时年42岁。“扬威”开始下沉后,首尾两炮皆不能用,无奈之下,只好搁浅在大鹿岛近岸的海边,管带林履中见扭转败局无望,“愤然蹈海成仁”。
“超勇”遗骸被发现未来将打捞
站在月亮湾的沙滩上,向南望去,海天一色。历史学家考证,黄建勋的“超勇”舰和林履中的“扬威”舰,当年正是沉没在眼前的这片海域。记者仿佛看到,天空布满黑烟,炮声阵阵,龙旗飘扬的“超勇”和“扬威”顶着猛烈的炮火,还击,还击……直至最后沉没的一瞬。有数据统计表明,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后,都司衔以上的39名将领中,福建人就有31位,而12艘主力战舰,除邓世昌和“平远”李和外,其他10位都是福州人。
据了解,当地在大鹿岛海域已发现“超勇”舰的遗骸,舰体完整,沉没在泥底8米深处,未来或将打捞出来。
据报道,丹东当地一家民营企业筹资3700万元,正在1∶1复制“致远”舰,预计可于9月中旬全部完工下水。建成后,将在丹东港用于展览。昨日,记者提出采访请求,这家民营企业拒绝了媒体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