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行动过去这么多年,中情局收藏这把枪意义何在?希利回答,这把枪代表着前后三任美国总统的目标:竭尽一切所能摧毁“基地”组织。
如果用一个词定义美国中央情报局,应该是“秘密”:秘密计划,秘密行动,秘密基地,秘密武器……虽然在谍战片中反复出现,不过这一老牌情报机构一直保持神秘形象,鲜以“真面目”示人。美国雅虎新闻网新近获得独家采访机会,探秘中情局博物馆,向公众还原故事和传说背后的真实历史。
《逃离德黑兰》背后
除了实物和文字材料,博物馆内有一条绘画走廊,集中展示反映中情局情报战辉煌战果的绘画作品。
奥斯卡影片《逃离德黑兰》根据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改编,讲述好莱坞影星本·阿弗莱克饰演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斯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美国大使馆被占期间,成功将困于加拿大使馆内的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德黑兰的故事。
一幅描绘行动过程的绘画作品中,门德斯和一名同事面对面坐在桌前,讨论解救人质方案。希利介绍,由于门德斯身份公开,所以在绘画中以正面示人,另一名特工背对画面,因为他身份至今未公开。
无名之星
在博物馆,有一面缅怀中情局殉职特工的纪念墙,一颗黑星代表一名特工。希利说,如果翻看纪念墙前的荣誉册就会发现,有些特工有名,有些特工无名。这些无名英雄肩负特殊使命而殉职,因为涉及国家安全机密,所以至死不能公开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