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有市场观点将定向发行视作是银行板块的重大利好,不过对此业内对此仍存争议。
经济观察网记者周子崴
12日,财政部、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定向发行地方债方案,根据方案内容,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部分地方债,而地方债将纳入抵押品框架。
定向发行的规模有多大?方案规定,对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中的银行贷款部分,地方财政部门应当与银行贷款对应债权人协商后,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予以置换。对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中的信托、证券、保险等其他机构融资形成的债务,经各方协商一致,地方财政部门也可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予以置换。
在多位市场人士看来,第一批1万亿置换额度中,大部分将采用定向的方式发行。海通证券分析指出,13年6月底存量债务中贷款占比50.8%,15年到期一类债务约1.86万亿,若贷款全被置换,估算最多有超过9000亿贷款采取定向发行。
此前,对于地方债务置换,债券市场的担心在于,短期利率债供给大增,将对当前利率债市场形成挤出效应,而定向发行地方债由于并不进入市场发行,因而可以缓解由于短期供应大增对市场造成冲击。
不过,市场仍然存在隐忧,“定向发行其本质是摊派发行”,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张超解释道,定向发行地方债用于置换到期贷款,但利率远低于贷款,“定向发行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按照公开发行定价,难以满足政府降低利率的要求。”
张超指出,定向发行是价格扭曲的手段,会对市场带来负面影响,而定向发行投资者需要央行给予流动性支持,否则投资者也不会认购。
有市场观点将定向发行视作是银行板块的重大利好,不过对此业内对此仍存争议。
国泰君安最近的研报指出,新的方案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和无风险利率,恢复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再出发能力,利好经济和股市。一位银行业人士分析道:“利好的逻辑在于,用地方债置换贷款,降低了银行资产的风险”,他表示,新政将地方债纳入抵押品框架,也提高了银行购买的积极性。
在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看来,纳入抵押品框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别的债,像国开债都能融资,利率债本身收益率低,回购融资应该能放开一些,至少财政部自己发的债,国库质押融资、公开市场操作应该能用,这几年财政部承销团大会一直在提,现在终于突破了。”
多位接受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对于银行而言,定向与否对银行而言并没有太大差别,南方某商业银行投行部人士认为,事实上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定向发行和公开发行差别不大:“地方债收益率本来就比较低,这决定了商业银行是地方债购买的主力,即使不是定向发行也是如此。”
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 “摊派发行”对于银行而言弊大于利,“国家明显使用低收益代替高收益,而且商业银行的这部分贷款里,其实没有听说有什么违约过。现在虽然是低风险了,但是收益率很低,对于银行的资产而言并不算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