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财经股票房产军事汽车历史时尚娱乐科技
文汇传媒 > 财经 > 宏观政策 > 正文
地方抢滩“互联网+”:省部级官员听互联网大佬们讲课
2015年4月27日 08:36
来源:凤凰网 作者:本站
分享到:

为什么某省不产生互联网企业

在地方政府热恋互联网+的时候,4月中旬,腾讯科技先后发布的《上海互联网为何沉沦》、《深圳互联网为何能快速崛起》、《湖北为何迷失在互联网版图》系列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

各界人士从多从地缘性格、地方开放程度、创业氛围以及政府作为等方面,剖析区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情况。

以湖北为例,湖北走出了雷军、周鸿祎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大佬,武大华科也培养了一批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优秀互联网从业者,但湖北无大互联网企业。湖北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尴尬讨论,一直存在。在这个总理都谈互联网+的时代,更愈加引发关注。

邵凌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汉有交通便利的优势,但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领、劣势也很明显,集中体现在人才和资金两方面,这也是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支持。人才方面,首先武汉虽然有比较好的高校资源,但职业素养高的专业人士密度低、招聘的时间成本非常高;资金方面,武汉本土没有一线创投机构、资本不活跃,一线机构投资人到武汉来的也少。而互联网企业发展本质上就是拼速度,在武汉招人和融资时间成本都相对北京较高,劣势不言而喻。

武汉市一位处级干部还提到一个观点,互联网企业多是需要烧钱的,资本环境是决定性要素。武汉金融资本不活跃,很多企业没有利用好资本市场。

这种讨论不仅仅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人士表示,“为什么×省不产生互联网企业”的分析,换个地名,各种区位劣势分析,在国内大多省份都成立。有意思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4月份以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党报,均在重要版面发表“当地为什么没有产生优秀互联网企业”的评论和报道。

陷入尴尬讨论的区域还有上海。

上海沪江网创始人伏彩瑞回忆2005年创业时,公司正式注册成功足足等了一年多。那时在上海创业再便宜也要10万块注册资本,而且要求现金打到银行账上,验资之后才给开户。伏彩瑞始终没能筹齐10万块,拖了一年才筹足,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跟同学借的。

而现在的创业环境比起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沪江的最初创业阶段是在浦东的民居发展起来的,2009年搬进了张江园区,在园区的这么多年发展中,得到了很多帮助。

虽然如外界所探讨的,上海的互联网创业氛围没有北京、深圳那么浓厚,但近年来也兴起了一些如沪江、1号店、大众点评等企业,互联网音频领域最大的两个门户喜马拉雅、蜻蜓都位于上海。

地方的互联网+策略

地方要员听互联网大佬讲课,将之列为座上宾,是学习,也是姿态。

湖北某地级市经济部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投资千万的项目,市长不一定去看,但是跟互联网相关的几百万的项目,领导都经常去考察;招商也是一样,但凡提到互联网+的项目书,都会被认真考虑。

武汉市一位官员认为,目前政府制定的一些互联网相关的政策,很多也是对以前信息化的延伸;当下中国经济正好到了这个转型期,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常态而被热捧,呈现一种政府热捧互联网+态势。

在马化腾做辅导报告当天,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腾讯公司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市政府官网消息称,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0.62%],共同推动上海“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智慧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助力。

一直被讨论为何没有产生BAT这类企业的上海,在此轮互联网+热潮中似乎有收复“失地”的雄心。

韩正曾无数次对官员提及互联网新技术对上海的影响。最知名的一次在2014年7月的市委全会上,其称上海干部存在“四个不适应”,为首便是“对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科技快速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不适应”。

今年一季度以来,韩正就多次调研上海的创客中心和互联网创业项目。

仅3月份,他考察的项目就有位于静安区的“足记”团队,位于浦东新区的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

时下对上海而言,“互联网+”不仅是代表中央经济思路的大热概念,亦是推进打造“科创中心”的关键抓手。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的互联网业,大的格局已经成型,唯一就剩下“互联网+金融”这个特大金矿,这是上海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上海的优势产业,上海比其他地方更有机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高地。

为上海的互联网金融再加一码的是,近日,第三方支付龙头企业支付宝就将其总部正式从杭州迁址上海浦东,意在发展跨境支付,铺路国际化。上海自贸区扩区到浦东全境后,在金融开放上的探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必是一大吸引。

4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丁敏哲公开发文称,将打造浙江万亿级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正是其中的命题之一。盛世投资副总裁谢作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以互联网产业举例,“互联网行业,三个月等于一年,互联网+金融+产业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BAT加速地方布局

以百度、阿里、腾讯三座山头并称的BAT公司代表了当今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大牛,他们的总部分别位于北京、杭州、深圳这三座城市,在目前外界对下一个BAT会出现在哪里的讨论不绝于耳时,能够与这三家达成战略性的合作,或许是一个城市在“互联网+”时代对自身实力和吸纳能力的最好证明。

两厢情愿的是,BAT公司也加速了城市布局。

互联网+概念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多地政府开始积极推动政府城市服务数据的开放。根据公开数据,各地政府计划投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规模已超过千亿元。

日前,阿里就启动了“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据悉,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南昌、青岛、太原等首批12个城市已正式入驻阿里城市服务平台。阿里计划,该平台今年将在全国50个城市上线。

腾讯则依托微信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目前已有广州、深圳、佛山、武汉和上海等5个城市上线。

除了智慧城市跑马圈地,BAT公司还热衷在各地建创业基地,孵化平台。

上述已公开的地方首脑邀请互联网大佬讲课、会面,规格不可谓不高。当然学习、会见之外,真金白银的合作才是“正经事”。

上海市政府就与腾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上海市政府将支持腾讯泛娱乐、微信、QQ、网络媒体、众创平台等项目在沪的进一步发展,并以腾讯上海创业基地为核心,引导优秀互联网创业项目向基地集聚,营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同时,双方还将通过腾讯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推动上海信息化服务产业链条的完形,以及在社会信用管理等领域进行大数据技术的探索实践。

上述腾讯上海创业基地,就是2014年底入驻上海徐汇区越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顶级的创业孵化平台,目前已引进并孵化27家小微企业,基地内的小微企业都是围绕“互联网+”架构的小而美的草根创业团队。

而就在马化腾在上海讲课的之后一天,上海市长杨雄就来到该创业基地调研。

另一方面,马云在沈阳表示,在云计算、大数据和全球化贸易方面,阿里巴巴愿意和辽宁省政府一道,建立云计算基地,协助政府和当地企业“上云”,积极搭建政府云和企业云项目。利用阿里巴巴先进的云计算实力和大数据经验协助辽宁打造智慧省份和智慧城市。同时,阿里巴巴也乐于为辽宁和东北地区的出口贸易提供支持。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最希望如何与政府互动。多位互联网从业者表示,首先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开放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当下正在积极做的产业规划,互联网企业人士几乎都不看好。

今年3月底,杭州原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武汉东湖高新[1.17%资金 研报]区讲课,被台下官员问及为何杭州能产生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以及如何规划战略新型产业时。王国平的回复让记者印象深刻,他直言新型产业是没办法规划的,政府少管,以及把环境和服务做好就行了。他还表示,如果早些年就把电子商务划分到战略新型产业,可能就不会有阿里巴巴了。

“政府的精力投入,应该以围墙为界。围墙外的各种环境,都是政府的责任,而围墙里企业的事,绝对不要去管。”王国平说。

武汉东湖高新区一位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政府做规划,就弄偏了。一些创新型产业,没有关注就没有门槛,市场就可以充分竞争。政府少规划少引导,也不要轻易对新生事物追捧和打击。

他强调,地方对新事物要有宽容的环境,没有违法的就不要管;另外地方政府应该做好服务,减少互联网企业创业的综合成本,比如交通、网速。

文汇传媒 版权所有 (http://www.whb.com.cn)
  分享到:
频道推荐
图片新闻
频道48小时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北京证券网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 2014 Beijing Stock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合作伙伴: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