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涛是来自上海的工业设计师,他自认为是“一线”设计师,即在商海里直接为企业提供商业设计服务的设计师。
但语速较慢的谌涛更像是一位教师,事实上,他目前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头衔是副教授、工业设计系主任,另外,他也是第14、15、16届全国设计大师奖的评委,作品曾获得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和美国IDEA产品设计奖等国际工业设计大奖。
谌涛设计的产品典雅,具有东方文化的元素,让人惊奇之处是产品并不欠缺商业的考量,设计时刻意配合使用者的使用价值,例如他设计的“方圆”系列餐具,在设计上就考虑到了食客、厨师、服务生、洗碗工的需要,艺术和商品的特点结合在了一起。
今年3月中,谌涛与一群来自上海的设计师们一起,出席在新加坡举办的2015新加坡设计周,期间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谌涛透露:“自小即对设计很感兴趣,喜欢做各种各样的东西,在国内读完大学、研究生后到韩国留学学习设计,学成后回到上海工作。”
有工作室也是企业老板
谌涛不仅仅是一个专业设计师,他还拥有名为“亦道设计”的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是盈利的,因此谌涛也是企业老板。
作为工业设计师,谌涛对设计市场的走向相当敏感,现在的市场环境为创意产业营造出更好更大的空间,“在中国大一些的城市里,例如北京、上海,地方政府对设计是很重视的,创新设计被视为政府未来要单独发展的重要领域。”
他说:“现在中国的环境,例如空气等等不是很好,上海市区一些大型重工业企业因此搬了出去,一些企业陆陆续续地要搬出去,政府因此希望通过创意、科技产业的发展来弥补总体经济下滑的影响。”
在企业这方面,他认为,企业对设计的需求,实际上是取决于市场的力量,在大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势必要重视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企业不这么做,就要被淘汰,他说:“作为一线的设计师,对此感觉比较明显。”
他说,在同样的大环境之下,市场也会推动企业,去自觉地去维护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于与设计息息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他说:“很多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状况存在误解,认为中国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不必要做研发,因为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就会被仿冒。”
谌涛认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一个过程,长三角和珠三角有相当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早期只要求生存的阶段,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需要依赖仿制制造产品,大部分企业做的是OEM(代工生产),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政府严格管理知识产权,很多企业会突然倒闭,很多人会失业,社会不稳定,他说:“其实,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还是非常艰苦”。
但是,现在的情况并不令人沮丧,他说,这些年,他的公司发展顺利,一些老客户持续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投入,而公司每年也都有新的客户。
他说:“中国的设计一定会越来越好”,国际上有很多声音说,中国的设计离世界一流设计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谌涛看到中国的年青设计师们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他们向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学习,而且不是盲目学习,而是有思考、有反思,付诸实践时会考虑到中国的特点。他相信:“未来一些年,中国的设计与现在比较,会有很大的不同。”